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

英语:TheCommunist Party of Nepal (Maoist)

尼泊尔语:नेपाल कम्युनिष्ट पार्टी (माओवादी)

中文简称:尼共(毛)

英文缩写:CPN-M

【概述】尼泊尔人民革命事业的领导核心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在2008年4月尼泊尔制宪会议选举中获得了压倒性的胜利,获得了601个代表席位中的近一半议席,成为制宪会议第一大党并获组阁权。

【过去:从议会遁入山林】1989-1990年,尼泊尔全境爆发大规模的人民运动,时任国王的比兰德拉被迫于1990年11月9日颁布新宪法,引入多党议会制基础上的君主立宪制政体,1962年以来的无党派评议会体制就此终结。在开放党禁的背景下,昔日的共产党势力逐步分化成尼共(联合马列)、尼共(马列)和尼共(毛)等若干派系,并开始参加议会选举。但是,尼共(毛)对新政体仍心存不满,坚持主张废除国王并实行共和制,称要走武装斗争的道路,推翻“封建君主制”,建立共和制国家。1996年2月,尼共(毛)宣布退出议会,在普拉昌德(Prachand)和学者兼政治家巴普兰·巴塔拉伊(BaburamBhattarai)的领导下离开首都和大城市,到农村开展武装斗争,成立自己的中央政府、法院和银行等机构,开始武装对抗政府的活动。

需要指出的是,思想无国界,尼共(毛)的“毛派”命名完全是其自身行为,其也完全有权根据尼泊尔的实际国情使用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和理论、完善自己的政治纲领,并提出了“普拉昌达道路”。其最突出的特点是,通过斗争取得平等的发言权,然后通过议会民主道路参政,进而逐步推进必要的社会改革。此次,尼共(毛)席卷了制宪会议的半数议席,也证明了尼泊尔人民并不介意他们的名字。某些西方媒体和势力试图在尼共(毛)的名字大做文章和浮想联翩,是其阴暗心理和反华思维的自然流露,也是其干扰尼泊尔和平进程的惯用伎俩。

1990年尼泊尔开始实行多党民主制后,并没有带来人们预期中的和谐民主与经济发展,国家长期处在世界最贫穷国家的前列。走马灯似的政党轮替与越来越严重的贪腐现象,令越来越多的尼泊尔人对政治失去了信心。在政治生活中,党派往往将一党之私凌驾于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之上。在遁入山林的十余年中,尼共(毛)准确地抓住民众对现政府腐败无能的不满,逐渐扩大根据地,并迅速地扎根在边远山区和广大农村,继而控制了尼泊尔全境一半以上的面积,也经受住了尼泊尔政府军与国际势力对其展开的联合剿杀。

【现在:走出山林回归政治主流】2005年2月1日,尼泊尔政局出现重大变化。贾南德拉国王以首相德乌帕(S.B.Deuba)内阁没能推动与尼共(毛)的和谈为由,解散了执政的四党联合政府而亲理政事,并承诺“三年彻底解决国家的安全稳定问题,而后还政于民”。然而,国王犯了致命的战略错误,在尼共(毛)和“七党联盟”这两大势力中,未与其中任何一支形成战略联盟和统一战线。其结果是,在国王亲政15个月后,在党派联盟和尼共(毛)共同组织领导下,普通百姓开始走上街头,形成反国王统治的民众浪潮,国王的倒台已是在所难免。2006年4月,国王发表电视讲话,宣布恢复议会,交出政权。

贾南德拉国王从全面亲政到全部放权,既是尼共(毛)与主流政党首次成功合作的结果,也激发了尼共(毛)重出江湖的信心和斗志。短短10年内,尼共(毛)从一股由出走的散兵游勇组成的落魄政治势力,迅速发展成为一个纪律严密、能量巨大的反政府组织。国王被推翻的过程在客观上放大和宣传了尼共(毛)对尼泊尔政局的影响力,也为部分尼泊尔民众提供了一种新的政治选择。2001年尼泊尔一家报纸进行的民调表明,仅有9%的尼泊尔人认为“毛主义者是解决该国问题的最佳人选”,仅1.8%的人愿投票选举他们当政。但是,仅仅过了5年之后,尼共(毛)已经与大会党和尼共(联合马列)平均瓜分300个过渡立法机构中的席位,并在2008年4月的制宪会议选举中大获全胜。

经过2005年2月到2006年4月的国王亲政政治风波的洗礼后,毛派获得合法化的身份,能与主流政党平起平坐,其势力正有逐渐渗透到全国的势头。2006年4月以来,七党联盟基本上履行其先前对尼共(毛)的承诺,即摘掉了戴在其头上的“恐怖主义组织”的帽子,取消了针对其领导人的红色通缉令,双方进行了几轮和平政治谈判,临时政府也释放了所有在押的其成员并对其大赦,并欢迎尼共(毛)武装加入国家的政治主流。尼共(毛)方面也基本上遵守并数度延长停火期限,针对政府的基础设施的袭击也明显减少。此时的尼共(毛)实质上已经成功地由“绿林好汉”转型为在地方执政的全国性合法政党。

【未来: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型】经过此次制宪会议选举,尼共(毛)已经成为制宪大会中第一大党,开始了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型阶段。

此次选举大胜,主要是因为尼共(毛)准确抓住老百姓的求变心理。尽管尼泊尔多党政治得到美国、英国、印度等国的支持,但是众多政党的贪腐和内斗使得尼泊尔民众对其失去信心,大部分政党领导人被老百姓视为“不愿变革和不可靠的”,有的评论形容他们只是“大王(贾南德拉)之下的众小王”。政党之间争权夺利,导致对议会政治失望的人们越来越感到不满,最终转向支持尼共(毛)。可以说,尽管有时其政治口号显得过于激进,但是尼共(毛)无疑是尼泊尔各种政治势力中最爱国的一支,敢于挺直腰杆与印度人和美国人打交道,对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毫不含糊。

尼共(毛)提出的耕者有其田、民族平等、男女平等、免除贫苦农民的一切债务、保证人人都有工作和失业期间应给予补助等主张,都是极易引起共鸣的政治纲领。比如,尼泊尔的经济状况以农业为主,但全国的土地占有高度集中,占全国人口65%的贫苦农民仅拥有全国10%的可耕土地,而占全国人口10%的地主和富农则拥有全国65%的可耕土地。因此,尼共(毛)提出的土地革命就直接代表了广大贫穷农民的要求和利益。此外,尼泊尔妇女遭受的经济压迫、政治压迫和社会压迫最深,尼共(毛)明确地提出、并身体力行“反对种姓和民族歧视,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等主张,这也是其获胜的重要因素。当被问及为何能够赢得选举时,尼共(毛)二号人物巴塔拉伊总结为,“我们将贫困人口、包括妇女在内的边缘化群体作为重点工作对象,争取到各种民间团体的支持,所以获得了成功”。

在未来的执政期间,尼共(毛)如何兑现承诺、改善民生就成为其执政业绩的最重要指标,比如要解决落后的基础设施、断断续续的石油供应、电力短缺、就业、医疗、教育、社会公正以及安全问题等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

由反政府武装转变为执政党,这一角色的转变将可能迫使尼共(毛)修正过去的一些极左政策。尼共(毛)领导层是由不同民族、不同种姓和相对贫苦家庭出身的一群优秀知识分子组成的,他们当中有的在印度和前苏联留学过,均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对外部世界都有比较清楚的了解,也有能力改变自身、融入国际社会的政治现实。

尼共(毛)的领袖普拉昌达要将尼泊尔经营成为“亚洲的瑞士”,不排斥全球化,欢迎八方游客到尼泊尔观光旅游。

二号人物巴塔拉伊选后则称,尼共(毛)将会把推动公私合营作为经济政策的一部分,并推动建立友好的劳资关系。尼共(毛)领导下的新政府将采取较为开放的经济政策,尊重商业、私人企业和在尼外商,也欢迎外资的流入。

尼共(毛)目前面临的任务将是能否带领其他党派、制定出一部能够把四分五裂的尼泊尔整合起来的新宪法。

【外交政策与国际关系】自尼共(毛)成立以来,美国和印度宣布尼共(毛)为“恐怖主义组织”,但由于2008年尼共(毛)通过和平合法的民主选举程序上台,因此一直标榜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民主政体”的美印两国没有任何正当理由拒绝承认尼共(毛)成为合法政治力量、主导尼泊尔政局的现实。

一、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的历史及现状

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的前身是尼泊尔共产党。尼泊尔共产党于1949年4月22日在加德满都建立。50年代初,党员曾发展到40多万人。1952年1月该党由于参加拉克萨达尔起义而被宣布为非法。1954年1月,尼共在帕坦秘密召开了第一次代表会议,曼•莫汉•阿迪卡里当选为总书记。1956年4月,尼共恢复合法地位。1959年2月,尼共参加第一次多党议会选举,在下议院获得4个席位。1961年1月,尼国王宣布各政党非法,实行无党派评议会制度,尼共也因此被迫转入地下活动。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受中苏两党争论、印共分裂以及后来中国“文化大革命” 的影响,尼共内部分裂成十几个小派别。1990年1月 10 日,尼共七派[尼共(马列)、尼共(马)、尼共(四大)、尼共(巴尔玛派)、尼共(马南达尔派)、尼共(阿玛特亚派)和尼泊尔工人和农民党」召开代表会议,决定成立尼共联合左翼阵线。2月18日,大会党与尼共七派左翼阵线共同发起“人民运动”,经过几个月的斗争,终于迫使国王取消无党派评议会制度,宣布开放党禁,实行多党民主制。尼大会党与尼共左翼阵线及独立人士代表组成临时政府。

实行多党民主制以来,尼共党内各派在发展道路问题上产生了分歧。1990年11月主张以毛泽东的思想为指导进行武装斗争建立人民政权的尼共(马夏尔)、尼共(四大)、尼共(杰纳姆克)和无产阶级劳动者组织四派组建了尼共(团结中心),选举普拉昌达为总书记,而主张走选举执政道路的尼共(马列)和尼共(马)则于1991年1月组建了尼共(联合马列)。1991年5月,尼共(团结中心)以“联合人民阵线”的名义参加了恢复多党议会民主制以来的第一次大选。在联合阵线主席巴布拉姆•巴特拉伊的领导下,联合人民阵线在下议院获得9个席位,成为议会第三大党。1994年,团结中心就国内形势以及武装斗争时机是否成熟进行辩论,结果产生严重分歧。以普拉昌达和巴特拉伊为首的一派认为武装斗争时机已成熟,主张进行人民战争以夺取政权,但以尼尔莫尔•拉马和贝德亚为首的一派则主张进行温和的“人民斗争”路线,结果导致尼共(团结中心)分裂。5月普拉昌达和巴特拉伊领导的一派退出尼共(团结中心),另立新党,起初仍沿用尼共(团结中心)原名,1995年3月该党在第三次扩大会议上正式起用新的党名——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

1996年2月13日,尼共(毛)正式宣布武装起义,目的是要通过“人民战争”,“推翻反动统治者,建立新的人民共和国”。接着,他们进入山地和丛林,开始军事训练,进行武装斗争。尽管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分别在2001年7月和2003年1月与政府达成停火协议,但因其坚持“建立共和政体”、“成立过渡政府”和“举行制宪议会”等31条政治主张,历次举行的和谈都以失败告终。2004年8月,尼共(毛)开始战略进攻,他们最初主要以西部山区的巴迪亚、贾贾科特、鲁孔、萨利亚纳、罗尔帕和皮乌坦等县为基地,后迅速向全国发展,控制了全国75个县中的20个县,并在这些县建立了人民政府,其活动和影响范围波及58个县,人口达1000多万,全国80%的农村地区处于他们的控制或影响之下,所控制或影响的范围被分成9个自治区,除加德满都谷地外,其余的8个区都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

2005年2月,尼国王贾南德拉发动政变,解散议会并逮捕和关押了尼泊尔各议会党的领导人。尼共(毛)抓住有利时机,于11月22日和7个议会政党在印度首都新德里签定12点协议,结成反封建独裁同盟。2006年4月,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和七党联盟共同发动人民运动,推翻了贾南德拉的独裁统治。随后,尼共(毛)与七党联盟政府进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三次和谈,当年11月双方签定了全面和平协议。2007年4月,尼共(毛)加入过渡政府。

经过14年的发展,尼共(毛)已成为国内外引人瞩目的政治力量,目前拥有党员约30万名,是尼泊尔最大的共产党组织。尼共(毛)还拥有比较广泛的群众组织:它有一个比较活跃的青年组织——共产主义青年团,尼共(毛)声称其成员达417万6千人;有一个全国性的妇女组织——全尼泊尔妇女联合会,控制着拥有40万名会员的学生组织——全尼泊尔民族独立学生联盟(革命);尼共(毛)还领导着一个地下工会组织——全尼泊尔工会联盟(革命)。在刚刚结束的尼泊尔制宪会议选举中,尼共(毛)在总共601个席位中获得220个议席,成为即将召开的制宪会议第一大党。

二、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的政策主张

2003年5月,尼共(毛)召开了中央全会,大会在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通过了《发展21世纪民主》的决议,对党的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2004年2月,尼共(毛)在机关刊物《工人》上全面阐述了其相关理论及其纲领政策。在2007年8月,尼共(毛)召开第五次扩大会议,通过了《伟大的团结和伟大的胜利》的决议,重申了党在重大的理论和政治问题上的原则立场。2008年3月,尼共(毛)在制宪会议竞选宣言——《为了新尼泊尔》中又对自己的一些政策作了调整,现将其政策主张综述如下。

(一)尼共(毛)的理论纲领

1.关于党的性质、指导思想及奋斗目标

尼共(毛)认为,尼共(毛)是尼泊尔无产阶级、广大人民群众、青年、妇女、军人、革命的、反帝爱国力量的政治代表,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列毛主义和普拉昌达路线。尼共(毛)声称自己的最终目标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然而它认为,由于尼泊尔当前社会性质所限,要实现这一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尼共(毛)指出,尼泊尔是一个封建集权制国家,现在尼泊尔人民正遭受着外部帝国主义和内部封建主义的剥削,封建生产关系和帝国主义的剥削与干涉是尼泊尔进步的主要障碍。尼泊尔只有从封建生产关系下解放出来,才能保证社会的进步,因此党的近期目标是领导并联合国内的民主力量进行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在尼泊尔建立一个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在尼共(毛)看来,目前的尼泊尔革命从性质上来说不是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尼共(毛)强调,这一革命阶段是通向社会主义的必经之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超越。

2.关于马克思主义

尼共(毛)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在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和发展之中总结出来的国际无产阶级的革命科学,作为一门科学,马克思主义的持续发展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在他们看来,毛泽东主义在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形成过程中,是继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之后世界革命进入第三阶段的产物,是马列主义发展到新的更高阶段的标志,是当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该党认为马列毛主义是当今国际无产阶级需要掌握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完整的思想体系。尼共(毛)反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主张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本国的实际结合起来,以灵活的方式发展自己的理论。根据这一思想,该党在领导尼泊尔人民进行反帝反封民主革命的过程中总结出了自己特有的思想体系“普拉昌达路线”。“普拉昌达路线” 从灵活、独创的新角度来看待共产主义运动,它包括武装斗争、和平群众运动、和平协商、区别对待外部势力的外交政策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3.关于当前的革命形势和政治策略

尼共(毛)认为,苏东剧变后,世界形势表现为帝国主义战争和惟一超级大国美帝国主义的战略进攻,世界政治军事力量对比失衡,世界资本主义力量远远大于世界社会主义力量。从20世纪的经验教训看,民主是人类文明进步中不可阻挡的潮流,多党竞争和议会民主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取得的政治成果,尼泊尔的封建专制制度违背人类进步的历史潮流,政党只要是反帝、反封建并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就可以自由地竞争;从国内的阶级斗争、政治形势和力量对比上看,尼共(毛)控制了全国绝大多数地方,并在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封建统治者的权力受到严重削弱,民族资产阶级又愿意合作,国内出现了和平的希望。鉴于当前国际局势以及国内主流政治力量的对比,尼共(毛)认为应当坚持民主革命时期灵活机动的战术和坚定不移的战略方针,不排除通过和平的民主方式取得全国政权,实现人民民主的目标,现实的政策是将圆桌会议、过渡政府和选举制宪会议作为党的当前的政治策略,即经过各派政治力量谈判,联合成立过渡政府,在国际社会的监督之下,选举出立宪会议,建立民主共和国。

(二)尼共(毛)的国内外政策

1.政治主张

尼共(毛)指出,过去50多年来尼泊尔的政治发展一再证明,封建君主制是尼泊尔人民行使民主权利的主要障碍。10多年的围剿战争、臭名昭著的王室血案、2002年10月 4日的民主倒退(指尼泊尔国王贾南德拉解散德乌帕内阁,宣布亲政),使尼泊尔人民对国王和君主制度的憎恨与愤怒达到了极点。民主共和国意识已成为人民大众的普遍共识。尼共(毛)主张结束君主制,在各民族真正自治与平等的基础上,发展联邦民主国家结构。尼共(毛)关于未来国家结构与民主的构想主要有如下一些内容:设立11个高度自治的联邦,各联邦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中央实行两院制——上院和下院,在上院各联邦有相同数量的代表,下院代表由各联邦有选举权的公民直接选举产生;实行总统负责制,总统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行使国家元首和全国武装力量总司令的职权,总理作为行政首脑,负责管理政府的日常事务;在新民主主义阶段和社会主义阶段实行多党竞争制,承认所有社会团体和政治党派的独立性,定期举行公开、自由的选举;人民享有基本的政治权利,如言论和表达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妇女拥有与男性同样的权利,保障妇女在各个部门的特殊权利,包括在政府部门的代表权;建立有效的宪法机构,严惩政府部门的官僚主义、违法犯罪和腐败行为;对人民解放军和尼泊尔军队实行整合,重建统一的国家军队。

2.经济政策

尼泊尔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尼共(毛)认为尼泊尔在发展方面落伍的原因,是国家没有进行相互配合的政治和经济革命。立宪会议选举标志着国家政治革命的结束,因为它将解决所有的政治问题,接下来将聚精会神进行国家的经济革命。尼共(毛)主张在新民主主义阶段发展以社会主义为导向的国家资本主义,其措施包括:发展混合经济,大力推进国家工业化,制定必要的金融政策保护本国实业家和商业团体的利益;为了获得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提高生产力,欢迎外资参与尼泊尔的经济建设;为投资者提供安全保障,并创造有利于国内和国外投资者的环境;实行自力更生的民族工业政策,促进民族资本的发展,尽量减少国家对外国资本的依赖;按照“耕者有其田” 的原则进行渐进的土地改革,重新分配土地,废除一切形式的封建土地关系,为无地的贱民及其他经济落后阶层提供土地和其他的经济保护。尼共(毛)一直密切关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认为中国在经济发展政策上的一些积极经验值得借鉴。

3.社会政策

在尼泊尔,封建主义剥削十分严重,种姓、等级制度森严。全国71%的人口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以下,10%的劳动力失业,60%的劳动力未充分就业,没有基本的社会服务,农村的医疗保障几乎不存在,卫生条件很差。尼泊尔的受教育率很低,根据政府的统计,识字率低于50%,受过良好教育的青年人只有去印度或其他国家找工作。由于受印度教族权文化的影响,对妇女的歧视也十分严重,她们在每个社会层面都是二等公民。为了提高人民的文化教育水平,改善人民的医疗卫生、工作条件及生存环境等,尼共(毛)提出了未来政府在上述方面实行的社会政策,其主要内容如下:实行免费、义务和公平的教育,制定以就业为中心的民族的科学的教育体系;给所有公民提供免费的、普遍的医疗服务,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规定对穷人、老人和孩子的国家照顾;消除阶级、种姓、语言、性别、文化、宗教和地区歧视,并在包容、民主、进步的基础上重建国家结构的方式来解决妇女、贱民、原住民、被压迫种姓、被忽视人群、少数民族和落后等问题;结束各种形式的对妇女和被压迫阶层的剥削、歧视和侮辱;保证最低工资和工人参与工业生产的管理;保证学术自由和个人权利;促进民主的、科学的文化的发展以取代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反动文化;保证所有的人全部就业;满足各阶层群众组织的要求。

4.统战政策

尼共(毛)成立以来一直强调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在实践中它又能根据现实需要,采取更为灵活的政策,其主要原则就是,尽可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打击最主要的反动势力。在人民战争时期,尼共(毛)在革命根据地建设中采取了革命联合阵线的模式,由党代表、人民解放军代表和其他民主爱国人士、小资产阶级、其他政党的代表三个部分联合参与政权管理。2005年2月皇室政变后,尼共(毛)又和7党联盟联合,在2006年4月,共同发动四月人民运动,推翻了贾南德拉国王的独裁统治,并与7党联盟中的4个主张成立尼泊尔民主共和国的左派政党——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尼泊尔人民阵线党、尼泊尔工农党和联合左翼阵线组成了共和统一战线。尼共(毛)还积极主张实现尼泊尔共产主义政党的联合和统一。它认为由于尼泊尔君主制还没有废除,尼泊尔民主共和国还没有成立,尼泊尔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没有最后完成,旧的统一战线已不适应革命发展的需要,当前的形势迫切要求实现尼泊尔共产主义政党的联合和统一。在尼共(毛)的努力下,2007年9月24日,尼共(毛)与尼共(马列毛)进行了合并,2008年3月25日又与尼共(联合中心马沙尔)达成建立一个联合政党的决议,为下一步的组织合并做准备。尼共(毛)和第二大共产党尼共(联合马列)由于在理论上、政治上存在重大分歧,在至关重要的制宪会议选举上未能实现联合,但两党都在努力弥合双方的裂缝。

5.对外政策

尼共(毛)积极倡导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决反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对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进攻,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不结盟的基础上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特别是发展与两个主要邻邦——中国和印度的友好关系。在对华政策方面,尼共(毛)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承认西藏和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强调西藏问题和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部问题,其他国家不应干涉。尼共(毛)对近期在拉萨市发生的暴乱事件进行了强烈谴责。尼共(毛)主席普拉昌达表示他坚决支持中国政府采取一切措施维护西藏稳定,强调决不允许藏独分子利用尼泊尔领土从事任何反华活动。在对印政策方面,尼共(毛)表示将继续保持同印度的传统关系,认为这种关系只能通过符合双边利益的外交关系来理解和处理,而不能通过基于意识形态和信仰关系的方式来处理。尼共(毛)要求废除1950年签定的“不平等” 的《印度一尼泊尔和平友好条约》,并对尼印两国签署的其他条约重新审查,主张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缔结新的条约和协议。尼共(毛)还积极发展同国外相关政党的关系,并与这些党联合成立了一个国际组织——革命国际运动(RIM)。目前该组织的政党和组织有14个。尼共(毛)还成立了南亚毛主义政党和组织协调委员会(CCOMPOSA),其主要职能是协调南亚毛主义政党、组织的行动。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