崧厦
简介

崧厦,地处宁绍平原北部,位于杭州湾南岸,是虞北地区的中心城镇,素有“只乱天下,不乱崧厦”之美称。全镇面积84.8平方公里,辖97个行政村和3个社区,人口11万,是上虞市人口第一大镇。1998年2月,崧厦被列入浙江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2001年又被列入浙江省中心镇,2002年10月被中国轻工联合会命名为“中国伞城”,2003年被上虞市委、市政府列为上虞城市“副中心”,2004年,崧厦列绍兴市工业经济综合实力二十五强第22位,列浙江省百强镇第59位,同时跻身全国千强镇之列,位列第258位,位居上虞市首位。
崧厦建镇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1600年以前的东晋。时任吴郡内史的袁山松兼辖崧厦,因抗流寇战死沙场,乃建袁公祠以纪之,并称其所筑之城为“嵩城”。后又改称嵩下市、嵩城市、嵩镇、嵩厦街,至1936年,《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记载为崧厦镇,一直沿用至今。
古老的崧厦,有着深厚的历史印记,与历史的源远流长相映照的是,崧厦历朝以来人才济济,名人辈出。崧厦既得越地文化之熏染,又有崧厦人独特禀赋,两者悄然合一,自是代有人出。宋时俞氏三相;明时有俞廷玉与子通海、通源、通渊,皆为明之大将,建奇功、封都侯,又俞大猷为明抗倭名将;清时工商业家连仲愚兴水利、济乡邻,夏同善进士出身,升任尚书,号称“青天”;现代有教育家夏丏尊,地理学家屠思聪,革命志士严红珠、章辅;当代则有儿童文学作家金近,原中国奥委会主席何振梁。
崧厦,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是虞北地区23万人口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崧厦东接沪杭甬高速公路,329国道又沿镇南而过,杭甬运河贯通东西,萧甬铁路、104国道、上三高速近在咫尺,行车至宁波北仑港和杭州萧山机场仅50分钟车程。正在规划建设中的绍兴跨海大桥南北大通道纵贯全境,不久,经杭甬高速、上三高速至国际大都市上海的车流将在崧厦的土地上穿梭不息。
自晋以前,崧厦原是荒芜的海域,但世代崧厦人与海争地不息。历代崧厦人秉承先人战天斗地、自强不息的精神,抗外敌,精耕种,共同建设美好家园,构筑了一道风景。改革开放以来,勤劳智慧的崧厦人审时度势,面对机遇与挑战,敢于“吃螃蟹”,开拓新领域,通过自己的吃苦耐劳,以风雨无阻的劲头,曝日淋雨的毅力撑起了伞业、建筑两大行业。在中国伞业市场中,崧厦制造的伞件已是“四分天下有其一”,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伞城”;建筑行业同样业绩惊人,从沿海大都市到西部重镇,从国内到国际,崧厦人精心打造城市楼宇,为“建筑之乡”增光添彩。
古老而年轻的崧厦,以其淳朴的乡土民风及优越的投资环境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投资者。省级伞业工业专业区更是呈现出勃勃生机,在不断壮大伞业块状经济的同时,造福着崧厦人民。总投资8亿元的“中国伞城商业广场”,是浙江大型多功能复合式现代商务基地,囊括了主题式商铺、产权式酒店公寓、大型超市以及服务休闲连锁等多种业态,全方位服务杭州湾、华东乃至全国市场。崧厦正成为全国伞品研发、品牌集聚、销售汇集的中心。
在新的时期、新的形势下,11万崧厦人充满激情,在“崧厦精神”的感召下,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业中,用行动印证着“崧厦精神”,用行动拓展着“崧厦精神”,用行动书写着新时期下的“崧厦精神”,披荆斩棘,奏响发展的主旋律,共同谋求崧厦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
历史沿革崧厦镇古称嵩下市。据《上虞县志》与《崧厦志》记载,晋隆安四年(公元400年),吴国内史左将军袁崧为御孙恩筑城,次年袁崧兵败殉职,后人为纪念袁崧,称其所筑之城为“嵩城”,并为其建造忠介袁公祠。后嵩城及袁公祠年久废弃。宋嘉定七年(公元1214年),里人重建袁公祠于现址。祠北有街名嵩下市(见明倪元璐嵩城庙碑记)。袁公祠俗称嵩城庙,解放前后一直称为崧城庙。清朝以后的地方志中嵩下市逐渐改为嵩城市、嵩镇、嵩厦街、松厦镇、崧厦镇等字样。1936年版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记载为崧厦镇,至解放初已不见有别名出现,统一称为崧厦镇。崧厦于1949年5月解放,6月建立红色政权崧厦镇人民政府。1956年5月改组为镇人民委员会,1958年为崧厦人民公社城镇大队(不久即改为城镇管理区),1959年恢复镇人民委员会,1961年又与崧厦公社合并成立崧厦镇人民公社,1965年与崧厦公社分开,恢复崧厦镇人民委员会,1968年改称崧厦镇革命委员会,1981年恢复崧厦镇人民政府。1992年4月撤区并乡扩镇,原联丰乡、华镇乡、新建乡、崧厦镇合并,重新组建崧厦镇人民政府。2001年11月,根据市委,市府的区域调整规划,又将沥东镇的四埠片、三联片(即原四埠乡、三联乡)划给崧厦管辖。现今的崧厦镇范围,实际就是原来的一镇五乡。
人文艺术崧厦镇不仅经济繁荣兴旺,而且文化建设成果丰富,已成功创建为绍兴市文化建设示范乡镇、浙江省东海明珠文化工程。镇内共有214只文化项目列入上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中4只被列入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崧厦霉千张、蔡林乌金纸两只项目正在申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吕家埠背敲
·章家耙棒会
·蔡林乌金纸
·崧厦霉千张
著名人物何振梁
金近
屠思聪
夏丏尊
连仲愚
袁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