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编钟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为了给弘历皇帝八十岁寿辰祝寿,各省总督聚敛黄金,由宫廷匠人精心设计铸造了十六只黄金编钟,算是“万寿节”的贡品,用以炫耀盛世豪富。
乾隆所铸的这套金编钟,共用了一万一千四百三十九两黄金,共重一万三千六百四十七两二钱(黄金成分不纯)。打破了我国历代用铜铸造编钟的传统,而这其中最重的是“无射大金钟”,最轻的是“倍应钟”,铭文“康熙五十五年制”。将钟由低向高排列后,击之可以演奏出美妙的音乐。
平时,这一组金钟置于太庙中,遇有朝会、宴享、祭把大典,才拿出来配合玉磐奏乐。古代编钟、编磬用体量大小区分音律,金编钟则造型划一,用厚薄不同来分出音阶,每枚钟面铸有阳文楷书律名。钟的图饰同一,都以突起的纹划分三段:上段是云朵;中段较宽,铸有神态飞动的行龙,龙头一律向左;下段是对角形云纹,平均分布着八个平头乳钉,是打击点。金编钟造型雍容华贵,显示出宫廷乐器兼礼器的非凡气派。能用黄金铸造并能打击出不同的音色,因而成为精美的乐器,为世间罕有。工艺和文物价值,远远超过黄金本身的重量。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播放的《东方红》乐曲,就是由金编钟奏出的。现在,十六只编钟,放在两个大玻璃柜里,在首都故宫博物院珍宝馆陈列着。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中外人士来观赏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