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啰音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1.发生机制

气管、支气管或细支气管狭窄或不完全阻塞,气流吸入或呼出时发生湍流所致。其病理基础有炎症致粘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腔内异物、肿瘤阻塞及肿大淋巴或纵隔物压迫气道。

2.特点

调较高、带乐性、持续时间长,吸气、呼气均可听到,但以呼气明显,啰音强调、性质、部位易变,瞬间内数量可明显增减。发生于大气道之干啰音,有时不用听诊器亦可听到,谓之喘鸣。

3.分类

(1)高调干啰音:又称哨笛音,调高,基音频率>500Hz,短促"Zhi-Zhi"声或带乐性,用力呼气时音质呈上升性,发生于较小支气管或细支气管,又称哮鸣音。

(2)低调干啰音:又称鼾音(rhonchus rale),调低、基因频率<200Hz,呈呻吟声或鼾声,多发生于气管或主支气管。4.分布部位

双侧弥漫性干啰音,见于支气管哮喘、慢支喘息型和心源性哮喘局限性干啰音,见于支气管内膜结核、肿瘤,是局部支气管狭窄所致。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