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翰
萧翰者,契丹诸部之长也。父曰阿巴。刘仁恭镇幽州,阿巴曾引众寇平州,仁恭遣骁将刘雁郎与其子守光率五百骑先守其州,阿巴不知,为郡人所绐,因赴牛酒之会,为守光所擒。契丹请赎之,仁恭许其请,寻归。阿巴妹为安巴坚妻,则契丹主德光之母也。翰有妹,亦嫁于德光,故国人谓翰为国舅。契丹入东京,以翰为宣武军节度使。契丹比无姓氏,翰将有节度之命,乃以萧为姓,翰为名,自是翰之一族皆称姓萧。契丹主北去,留翰以镇河南。时汉高祖已建号于太原,翰惧,将北归,虑京师无主,则众皆为乱,乃遣蕃骑至洛京迎唐明宗幼子许王从益知南朝军国事。从益至,翰率蕃将拜于殿上。翌日,翰乃辇其宝货鞍辔而北。汉人以许王既立,不复为乱,果中其狡计。翰行至镇州,遇张砺,翰以旧事致忿,就第数其失而锁之。翰归本国,为永康王乌裕所锁,寻卒于本土。 萧翰,一名敌烈,字寒真,宰相敌鲁之子。天赞初,唐兵围镇州,节度使张文礼遣使告急。翰受诏与康末怛往救,克之,杀其将李嗣昭,拔石城。会同初,领汉军侍卫。八年,伐晋,败晋将杜重威,追至望都。翰奏曰:“可令军下马而射。”帝从其言,军士步进。敌人持短兵猝至,我军失利。帝悔之曰:“此吾用言之过至此!”及从驾入汴,为宣武军节度使。会帝崩栾城,世宗即位。翰闻之,委事于李从敏,径趋行在。是年秋,世宗与皇太后相拒于潢河横渡,和议未定。太后问翰曰:“汝何怨而叛?”对曰:“臣母无罪,太后杀之,以此不能无憾。”初耶律屋质以附太后被囚,翰闻而快之,即囚所谓曰:“汝尝言我辈不及,今在狴犴,何也?”对曰:“第愿公不至如此!”翰默然。天禄二年,尚帝妹阿不里。后与天德谋反,下狱。复结惕隐刘哥及其弟盆都乱,耶律石剌告屋质,屋持遽入奏之,翰等不伏。帝不欲发其事,屋质固诤以为不可,乃诏屋质鞫按。翰伏辜,帝竟释之。复与公主以书结明王安端反,屋质得其书以奏,翰伏诛。
萧翰萧翰,原名叶菁,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因为不满同校的教授杨帆与逃课学生发生争执而辞职。
辞职前他上了他的“最后一课”,从来不做讲义的他写了一篇《如何度过我我们的一生》。
在这篇文章里他告诉学生们,他的信仰,他的经历,他对学生的期望。
他一再声明,他与杨帆无私人恩怨,他只是为了师道的尊严。
他说,他绝不点名,如果有人逃课需要反省的是他自己授课不够好。他对课堂纪律有自己的理解,“你走是因为有事,你吃东西是因为饿,你睡觉是因为困。”
希望这个时代里多几个像萧翰这样的教师。
因为有这样的人,我们的教育才有希望。
他在《南方周末》上的照片如同已经逝去的一个沉静的思想者,好在,这个思想者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