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伏乡

龙伏乡位于营山县的东部,东邻渠县柏林,西靠老林镇,南与木垭、清源相连,北与明德接壤,面积24.35平方公里,辖10个村,80个社,总人口10476人。因境内有久负盛名的古建筑龙伏寺,乡名由此而得。该乡地势东高西低,浅丘呈东西走向,以沙壤为主,土质肥沃,物产非常丰富。
该乡交通方便。宽阔平坦的营渠干道象一条金色玉带由西向东横贯该乡,营山、老林、消水、双河到渠县、达县的客货运营车辆川流不息,终日不断,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动脉,龙伏人民的黄金公路。
龙伏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全乡拥有良田6000亩,盛产优质大米。境内有水库两座,常年蓄水90万立方。李家水库修筑在该乡东部,不但能自流灌溉全乡80%的农田,而且为该乡的水产、养殖、酿造业和预制件生产提供了条件。全乡水面养鱼年产量在20吨以上,其中网箱鱼占30%。水库养鸡场常年养鸡5000只,产蛋120万枚。库周建有酒厂2个,养猪场3个,年产白酒25吨,出栏肥猪200头。水库大堤外的公路旁的预制件厂,生产的品种齐全,产品畅销周围乡镇。仅李家水库形成的直接经济年收入就达110万元。
龙伏的生猪和蚕桑是两大骨干产业。该乡年出栏肥猪11000头,是全县7个示范养猪乡镇之一;年养蚕2300张,产茧6万公斤,又属营山县13个蚕桑革地乡之列。全乡仅生猪和蚕桑两项收入就达601万。人均573元。
乡党政一班人团结务实,开拓进取,信心百倍地带领全乡人民描绘宏图。今天,他们紧紧地抓住自身优势,按照远景规划,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千方百计地实现两个800万元(预制件厂、酒厂、糖果厂等年产值800万元,劳务输出年创收800万元),为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美丽传说
龙伏乡原名柏桠乡,传说“柏桠有一座古老的佛教寺庙,寺庙的旁边有一棵大榕树。榕树是中空的,一直通往地下的神秘处,长得枝繁叶茂,此寺庙的不远处还有一口古井与之为伴,古井养育着和尚,和尚伴着榕树清修。和尚终年无忧的在寺院修行诵经,整个柏桠乡几乎是风调雨顺。一直到后来有一天,一个霹雳炸响,寺庙古老的榕树洞里面腾出了一条小白龙!小白龙兴许就是借着寺庙这清净之地在榕树里修炼几百年得道的吧?它出来并不害人,但是他出来后顿时大雨倾盆,于是就游进了附近的河里,从上游到下游身体渐渐变大,最后便腾上了天阙。”
从此寺庙改名为龙伏寺。日久寺庙得道修行的师傅都走了个光,只剩下了空空的寺庙,私塾先生为方便教学,且此地风水甚好、清净怡人,在此办起了小学。果不然,养育了不少人才,为感谢育人,至此柏桠乡改称为龙伏乡。
[1]龙伏乡下村:
新寨村
建设村
柏垭村
龙奔村
金龙村
耳岩村
梅乐村
平定村
库湾村
新村村
龙伏乡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
9666
男
4995
女
4671
家庭户户数
2482
家庭户总人口(总)
9624
家庭户男
4961
家庭户女
4663
0-14岁(总)
2398
0-14岁男
1271
0-14岁女
1127
15-64岁(总)
6415
15-64岁男
3339
15-64岁女
3076
65岁及以上(总)
853
65岁及以上男
385
65岁及以上女
468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9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