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霍夫方面军
苏德战争中1941—1944年西北方向上的苏军战役战略军团。在列宁格勒方面军左翼部队和最高统帅部大本营预备队的基础上,于1941年12月17日组建而成,目的在于对沃尔霍夫河以东作战部队实施更精确的战役指挥。编有第4、第52、第59集团军;突击第2集团军(由第26集团军改编)及航空兵兵团。方面军受命歼灭固守沃尔霍夫河西岸的德军,尔后向西北方向发展进攻,协同列宁格勒方面军部队解除敌对列宁格勒的封锁。1942年1—4 月,方面军部队在柳班方向进行激烈战斗,但是,由于兵力不足,未能完成所受领的任务。为便于组织部队在战役中的战役战术协同,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于4月23 日将沃尔霍夫方面军改编为沃尔霍夫战役集群,编入列宁格勒方面军。柳班方向上的激战一直持续到1942年6月,使德军丧失了在列宁格勒城下作战的主动权。沃尔霍夫军队集群拟在西北方向连续实施进攻战役,故于6月9日重新改编为沃尔霍夫方面军。方面军除原建制各集团军外,又编入第8和第54集团军,8月还编入空军第14集团军。1942年8—9月,沃尔霍夫方面军部队协同列宁格勒方面军进行了1942年锡尼亚维诺战役,战役目的是突破敌对列宁格勒的封锁。虽然突破未能奏效,但两个方面军的顽强进攻行动,却打破了德军企图攻占列宁格勒的预有准备的突击。1943年1月,沃尔霍夫方面军部队对突破列宁格勒封锁作出了重大贡献。方面军右翼部队突破德军拉多加湖以南坚固防御阵地,并与列宁格勒方面军第67集团军配合,共同开辟一条保障列宁格勒同国内陆上联系的走廊。方面军部队在锡尼亚维诺—姆加方向继续进攻的同时,对破坏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准备向列宁格勒发动新的进攻起了很大作用。1944年1—2月,沃尔霍夫方面军参加卫国战争中一二次大规模的战略性战役——歼灭列宁格勒和诺夫哥罗德城下的德军(参见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战役)。方面军部队实施了诺夫哥罗德—卢加战役(1944),收复诺夫哥罗德,并与列宁格勒方面军、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部队和红旗波罗的海舰队协同作战,重创德军“北方”集团军群。为发展进攻,2月2日,沃尔霍夫方面军得到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突击第1集团军的加强。1944年2月15日,沃尔霍夫方面军被撤销,原所属部队转属列宁格勒方面军,一部转隶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沃尔霍夫方面军野战领率机关调往大本营预备队。
方面军领导成员:司令——1941年12月—1942年4月和1942年6月—1944年2月为梅列茨科夫大将;军事委员会委员——1941年12月—1942年4月和1942年6—10月为扎波罗热茨(一级集团军政委级,1942年10月8日起为军政治委级),1942年10月—1943年3月为梅赫利斯(军政委级,1942年12月6日起为中将),1943年4月—1944年2月为什特科夫少将 (1943年8月24日晋升为中将),参谋长——1941年12月—1942年4月和1942年6—10月为斯捷利马赫(旅级,1941年12月28日起为少将),1942年10月—1943年6月为沙罗欣中将,1943年6月—1944年2月为奥泽罗夫少将(1943年9月26日晋升为中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