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支补泻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子午流注针法之一。指十二经配合十二地支时间的针法。又称纳子法。《素问·针解篇》:“补泻之时者,与气开閤相合也。”十二经脉的血气盛衰,各有一定的时刻,古人以十二地支相配,一经一时,依次而行,称为纳支。即肺经寅时,大肠经卯时,胃经辰时,脾经己时,心经午时,小肠经未时,膀胱经申时,肾经酉时,心包经戌时,三焦经亥时,胆经子时,肝经丑时。当经脉流注时刻已至,至当经气大盛时,用针迎而夺之,损其有余,是为泻法,如肺经实证,应于寅时针刺。经脉流注时刻已过,经气衰退后进针,随而济之,以补充其不足,是为补法,如肺经虚证,应于卯时针刺。本法亦可与子母补泻法配合应用。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