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化

2007年8月15日10时30分,武夷山风景区九曲溪的五曲边上,来自山东省东营市胜利油田的8岁男孩王逸斐和其他几个孩子一起在溪边兴奋地玩耍着。
突然,小逸斐脚下一滑,一下落入7米深的溪水中。小逸斐的母亲李艳见状,本能地冲向水边想救孩子上岸,却在慌乱中一同滑入深水。由于近日连降暴雨,水流湍急,母子俩在急流中挣扎,情势危急。
惊闻呼救声,途经此地的福建公安边防总队武夷山边检站警官李小化立即纵身跳入水中,他先将王逸斐从水中奋力推到岸边,又返身抢救水中的李艳。他刚刚拉住李艳的身子,两人却突然被湍急的溪流冲到下游。
不谙水性的李艳拼命扑腾挣扎,水一下子没过头顶。李小化在体力不支的情况下用头和上肢全力将李艳托出水面,全力游向岸边。
此时,当地导游郎爱英跳入水中协助李小化将李艳拖回岸边。然而,回到岸边的郎爱英发现,自己和李艳上了岸,李小化却被卷入激流,不见了踪影。
经过近4个小时的仔细搜救,下午两点半,人们在溪底发现李小化的遗体。
李小化的遗体打捞上岸后,有一幕让人永生难忘:李小化双手前举,牺牲前一刻还保持着奋力救人的姿势,而他的脚上是还未脱去的袜子。
“英雄爱武夷,武夷爱英雄”。在17日举行的李小化烈士遗体告别仪式上,武夷山的群众高举着这样的挽联。
“他个子高,长得帅,心胸开阔,孝顺,有同情心,从小到大特别乐于助人,喜欢打抱不平,特别像个大哥的样。”李小化的二妹李林珍回忆哥哥时深情地说。
李林珍说:“有位年逾90的老奶奶是我们邻居,每年过年大哥都会带着红包和好吃的到老人家去。自然而然的,老人家也认了这个‘远房亲戚’。”
29岁的李小化结婚刚满5个月。用家人的话说,家没有拴住李小化的心,因为他的心属于部队,李小化始终是把一门心思扑在了工作上。
“大哥的牺牲对我来讲是人生最痛苦的经历。然而,我特别能够理解大哥,在危急时刻,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并不相识的陌生人,让两个人的生命得到了延续,我为他的行为感到无比骄傲。”李林珍说。
“化哥”是武夷山边防检查站年轻官兵对李小化的昵称。
“今天晚上吃包子,没有一桌吃完。一桌十个人吃一笼都没有吃完,以前一笼哪够?”李小化的战友刘洋说。
李小化生前是负责武夷山边防检查站伙食的司务长,专管全站官兵的日常生活保障。
“全站有六七十号人,来自五湖四海。众口难调也难不倒‘化哥’。”刘洋说,“‘化哥’都是每天亲自安排菜肴,辣的、不辣的、荤的、素的,变着法子给弄上餐桌。”
李小化在武夷山边防检查站的另一个外号叫“老抠”。“以前都是四菜一汤,每天食堂支出都在600元以上,现在换五菜一汤了,每天平均下来费用反是少了很多,才500多元。‘化哥’每天都是精打细算,统计好人数再买菜,从不浪费一分钱,‘抠门’着呢。他为我们在外劳动的战士添大盘的菜,为北方兵包饺子。”刘洋说。
获救游客李艳说:“李小化是我的救命恩人,我被他无私高尚的精神所感动。同时,我记住的他是一名边防军人,一名武夷山人。军人是最可爱的人,武夷山人精神永存我心。”
“噩耗惊传哀声恸闽北名垂武夷青史功耀警徽万古长念英雄,典范长留美德昭人间气壮丹山碧水景仰军魂千秋缅怀烈士。”——在缅怀革命烈士李小化时,当地群众写下了这样的挽联。
李小化的英勇行为已经化作一种奉献精神,这精神孕育在人民军队当中,孕育在武夷山如诗如画的山水之间,并与之脉脉相生,延续不止。
李小化的妹妹捧着哥哥的遗像(8月17日摄)。
8月15日上午,福建公安边防总队武夷山边检站警官李小化,在武夷山景区九曲溪奋勇救起了不慎落水的两名游客母子。在母子获救后,李小化却耗尽体力,不幸溺水身亡。新华社记者 田野摄
生命的托举——致中国骄傲李小化
你静静的,目光如炬
千斤负重于你军人的体格
武夷山下,激流中的搏斗
你沉下自己
拼出最后的托举
为你流泪,为你骄傲的
一个是你的妻子,一个是被你振救的女人
水的魂魄,斧正了你的雕塑
李小化——英雄的名字
激昂着卑微的血液
多少双眼晴重新看到雨中的莲籽
多少颗心正在治理沙化的误区
独舞
久历砾石的生存
习惯于昂首
羽冠之后
漂亮的屏风
散发光的元素
令一切喧嚷沉入寂静之中
冶金之重
节奏的动作
棱与角
触痛呼吸之美
女人从肢体深入自然的纯粹
从色彩中提炼出青春的亮度
李小化视频http://video.baidu.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8&word=%C0%EE%D0%A1%BB%A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