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国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襄国

襄国介绍

襄国(襄国县、襄国郡)襄国,邢台市的别名,战国时期,赵孝成王把信都(邢台)作为陪都以法定形式固定下来。李公绪《赵记》云:“赵孝成王造檀台,有宫,为赵别都,以朝诸侯,故曰信都。秦末赵歇据之,项羽更名曰襄国。”(《太平寰宇记》卷五九河北道邢州龙冈县条所引。)《史记》卷八九《张耳传》称张耳立赵歇“为赵王,居信都”。《元和郡县图志》卷一五邢州龙冈县条称:“秦以为信都,项羽更名曰襄国。”是则秦已有信都县,而信都一称必沿袭赵名。《汉书·地理志》亦称“赵分晋,得赵国,北有信都、真定”,即说赵有信都。襄国为今邢台市的历史地名。改信都为襄国者项羽也,当他封张耳为常山王时,仍名信都,封张耳不久,就改信都为襄国,改信都为襄国的时间是前206年。《史记·项羽本纪》有“襄国之名”,但未记载为项羽所改。西晋司马彪撰《后汉书》,说襄国地名始于项羽,后史书沿袭此说。项羽为什么改信都为襄国?《元和郡县图志》说:“盖以赵襄子谥名也”。谥名是指古代最高统治者死后,给他另起一个称号,赵襄子本名赵无恤,死后方称赵襄子,学子们认为因邢曾是赵襄子的地盘,故称邢为襄国,史学界多持此说。西晋末年,羯人石勒建后赵都襄国,置襄国郡,邢地属之。 隋开皇十六年废襄国郡置邢州,从前206年项羽改信都为襄国,至隋置邢州,襄国时而为郡,时而为县,作为邢台市的历史名称,存在800余年。因此,邢台又称邢襄。

邢台历史邢台历史悠久,禹贡记为冀州之域。同祖乙曾迁都于邢,为京畿地。公元前11世纪周成王封周公量四子姬苴为邢侯,建立邢国,统辖邢地。春秋为晋国领地。战国为赵国信都,墨守成规区属赵,因“赵襄子食采于引,故有襄国之名”,邢称襄国始于此。公元前372年赵成侯据邢,改邢为信都,秦统一六国后,废封建,行郡县,置信都县,辖区属邯郸郡(一说属巨鹿郡)。秦末汉初,项羽攻占赵地,“立张耳为常山王,理信都,更名襄国”。东汉属魏郡,三国时公属广平郡、世鹿郡。西晋末年,羯人石勒建后赵都襄国,置襄国郡,邢地属之。隋开皇十六年废襄国郡置邢州。唐天宝元年改为巨鹿郡,至德二年复邢州。宋宣和元年改邢州为信府,金复改为邢州。元中统三年改邢州主顺德府,金复改为邢州。元中统三年改邢州为顺德府,至元二年改府为顺德路。明洪武元年改顺德路为顺德府,清因明制。中华民国初期废府留县,属直隶省。1914年设大名道,辖区属之。1928年直隶省改为河北省,道废,各县均直隶于省。1936年在邢设第十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37年“七`七”事变,10月15日日军侵占邢台,设冀南道,不处改顺德道。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深入华北敌后建立晋冀鲁豫边区抗日府,辖区公属晋冀鲁豫边区的冀南行署和太行行署。1945年9月24日,邢台解放,建立邢台市。1949年8月1日,华北人民政府成立并恢复河北省建制,撤销冀南署和太行行署,成立邢台专员公署,辖邢台、沙河、临城、内丘、威县、南宫、任县、隆尧、柏乡、宁晋等县,撤邢台市为邢台镇。1952年清河县划归邢台专区,1953年邢镇复升格为邢台市。1958年,邢台专区撤销,宁晋、新河划入石家庄专区。其它各县并入邯郸专区。1961年邢台专区复置。1964年,临西县归属邢台专区,辖区为1市17县。1984年,邢台市升格为省辖市,辖两面三刀区与邢台地区分设,1986年,邢台县划归邢台市领辖。1986年、1987年,南宫、沙河先后改建为县级市。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邢台地区,实行地、市合并,将所属县工归邢台市管辖。至此,邢台市下辖2区、15县、2个县级市。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