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礼祖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刘礼祖

刘礼祖--江西省林业厅党组书记、厅长

刘礼祖: 男,汉族,1955年7月出生,江西省宜丰县潭山人。197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毕业。1978年10月参加工作;1980年7月至1984年12月,任宜丰县潭山、天宝、新庄乡党委副书记、书记;1985年1月至1987年3月,任宜丰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1987年4月至1989年10月,任奉新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1989年11月至1992年3月,任奉新县委副书记;1992年4月至1994年11月,任靖安县委书记、县人大主任;1994年12月至1999年8月,任抚州地委委员、行署常务副专员、地委副书记;1999年9月至2002年1月,任抚州市(地)委副书记、市长(行署专员);2002年1月至2004年3月,任省经贸委副主任、省中小企业局(乡镇企业局)局长;2004年3月至今,任省林业厅党组书记、厅长。

档案:

担任林业厅厅长的四年时间里,刘礼祖取得了省委的支持在全国率先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他不畏艰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使江西的山林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在南方遭遇重大冰雪灾害时,他春节没有休息一天,一直带领林业厅救灾小组战斗在一线。经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评委会评议,刘礼祖获“2008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提名。

早就听说江西省有一个办事拼命、一心一意为林农着想的林业厅长。接到采访任务,我就马不停蹄地赶往江西。一月中旬以来,我国南方地区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冰雪灾害,作为重灾区的江西是个什么样子?身为林业厅厅长的刘礼祖此时又在做着什么?这一连串的问题始终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几经辗转,到达南昌。当记者走进林业厅的办公楼时,冷冷清清,如同节假日无人上班的景象。记者满腹狐疑地询问传达室的工作人员才弄清了真相,原来这里早在春节前就已经是这个样子。面对前所未有的冰雪灾害,林业厅的干部职工组成了一百救灾小组,刘礼祖厅长亲自带队到各地实施抗冰雪救灾工作,他们已经连续奋战了20多天,春节一天都没有休息。当记者问起刘礼祖厅长的去向时,得到的回答是“刘厅长在哪谁也说不好,他是林业抗灾的总指挥,一天要到好几个地方了解灾情,指导救灾工作的开展,他自己都很难说清下一站到底是哪儿。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哪里灾情最严重,他就一定会到哪儿。”

没有办法,只好等,等待刘礼祖厅长从抗灾第一线归来。两天后,记者接到电话,刘礼祖厅长要到北京国家林业局汇报江西省林业的受灾情况,刚刚回到南昌。于是记者就在刘礼祖出发前的两个小时中,对他做了一次简短的采访。

救灾工作的中心是保护林农利益

在林业厅的办公室里,刘礼祖有些疲惫地坐着,看得出是长时间没有好好休息的结果。他的嘴唇已经干裂,声音有些嘶哑。在采访中,他说得最多的还是灾情。

刘礼祖告诉记者,这次前所未有的冰雪灾害,江西省林业是损失最重的行业之一,全省因灾直接经济损失高达三百七十七亿元,有六千九百零三万亩林木受灾,二十三点一万亩苗木受灾,其中八成以上的毛竹、七成以上的湿地松基本被毁。因为林木的生产周期较长,江西省两千六百余家毛竹加工企业五年的生产将受到影响,此外,江西省九十三家松香加工企业和三十五家油茶加工企业今年将分别减产八成。

“我问过80多岁的老人,他们说过去下过这么大的雪,但持续时间没有这么长。这么大的损失,这么长的时间,有的同志说是50年一遇,我看可能还不止。”刘礼祖的话音中带着许多惋惜。

在组织抗灾救灾的过程中,刘礼祖走遍了江西省的所有地区,面对林业遭受这么大的损失他心急如焚。这次冰雪灾害中,江西毛竹和湿地松的损失最大,看着一排排因冰雪重压开裂的毛竹、一片片全部断掉的湿地松,他感觉自己的心一阵阵隐痛。

“铜鼓县排埠镇永丰村60%的毛竹全部倒在地上开裂,老百姓看到都流眼泪。林改以后,毛竹根根都是‘金条’,每根可以卖到15元,林改把毛竹林分给老百姓经营,毛竹林受灾后,基本失去了经济价值,等于是老百姓财产严重受损,老百姓能不流眼泪吗?这次冻害对全省湿地松林是一次毁灭性打击。吉安市有些地方70—90%的湿地松全部断掉,特别是原来没有按照规程采脂的林子基本都断了,损失非常惨重。树冠越大的湿地松,压断的比例越大。湿地松现在也是‘金娃娃’、 ‘摇钱树’,每亩林子的流转价格达到700-800元。这些受灾的湿地松林子砍掉后,吉安市公路两旁的林相会受到很大影响。现在农民造林积极性空前高涨,苗木价格一涨再涨,这次冻害有相当部分苗木都冻死了,如果不引起重视,不保护好这些苗木,今年已经整地的地方,可能就栽不下去,今年的造林计划就难以完成。所以,我现在非常着急。”

江西是全国率先开展林改的省份,林改后把集体林分给了老百姓经营,现在冻害造成的损失,其实就是老百姓的损失,因此灾情牵动着林区千百万老百姓的心,灾害给林农家庭带来的打击非常大。对此,刘礼祖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要求林业厅各部门要从巩固林改成果、维护林农利益、促进林农增收的高度,切实提高对做好林业抗冻救灾工作的认识,采取一切措施,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把老百姓的损失降到最低。

在救灾工作中,刘礼祖坚持以人为本,一方面把安排好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另一方面在抗灾第一线组织专家寻找对策,将灾后恢复计划的编制工作提前。他要求科技人员编印一些林业防冻救灾的小册子和宣传资料,送给林农,并要求科技人员指导救灾时不要讲文绉绉的话,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驰名中外的井冈翠竹在严重的冰雪灾害中遭受了毁灭性损害。这些生长了二三十年的井冈翠竹大面积倒伏、爆裂,让已经分山到户的林农心急如焚。林业技术人员帮助当地的林农把倒伏的竹子尽快清理掉,更重要的是在清理完之后,在竹腔里进行竹兜施肥。这样灾情过后就可以多出春笋,多长竹子。对于不能救活的竹木,江西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江西省45家大型竹木加工企业在林业厅的组织下联合起来主动向林农伸出援手。

刘礼祖说:“帮规划,帮科学指导,帮收购受损木竹,解决林农的燃眉之急;补良种,补化肥,补贴息贷款,解决林农的长远之计,这是这次抗冰雪救灾工作的指导原则。”

随着20多天紧张的走访了解灾情,在有序救助受灾群众的同时,一个灾后重建的具体实施计划也有了雏形。“一是毛竹开裂倒伏以后能不能砍掉,会不会影响发笋,要认真研究;二是今年全省要禁笋,如果继续挖笋,竹林就会衰败;三是市、县两级对今年的竹林采伐指标都要适当控制严一些;四是对受灾的湿地松林,一是倒掉了的,要增加一些采伐指标进行砍伐,二是要进行补植补种,不能造成新的荒山。对联营山场、国有林场能造的必须抓紧造林,没有能力造林的,把山还给老百姓去造;三是要防止冻害过后,大面积采伐湿地松,没有倒伏的要保护好;四是要严格控制采脂,考虑停止一年采脂,要制定严格的采脂操作办法;五是一定要保证现有的种苗,确保今年造林任务的完成;六是要总结和应用好这次林业救灾的成果,为今后的森林经营和林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灾害是坏事,但也可以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把坏事变好事。”刘礼祖一口气说出了六个方面的灾后重建设想,可见这些想法在他的头脑中已经思考了很久。

说到这次冰雪灾害对江西省林业的打击时,刘礼祖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通过这次冰雪灾害,我更加清晰地看到林改的作用。由于山林分到了户,很多地区的老百姓为了减少损失,年都是在山上过的。如果没有林改,林农是不会有这么大的抗灾积极性的。作为林业主管部门,我们就是要保护林农的这种积极性,引导他们科学合理地清理受灾的竹木,使林业生产尽快走上正轨。”

率先启动林改塑造真正的民心工程

刘礼祖厅长所说的林改就是2004年9月以来,江西省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以“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综合配套”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经过3年多的时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对促进农民增收、加强生态保护以及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生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2004年4月,刚担任林业厅厅长的第二天,刘礼祖就赶到北京国家林业局,征求上级对江西林业的意见。一个司长跟他讲了两个案例,一个是江西永修县三溪桥乡农民徐京发先后投资上百万元,造林3万多亩,却因受制于林业不能自主采伐的政策和高额的林业税费,最后穷得没有医药费而抱病身亡;另一个就是福建林改。

刘礼祖回到江西后,组织厅里干部及各地林业局长,到闽北考察。回到江西后,他向时任省委书记的孟建柱做了汇报,表示江西要进行林改。在得到省委书记的支持后,刘礼祖便开始了艰难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林改涉及上千万农民、上亿亩山林,涉及林业系统的吃饭问题,刘礼祖坦言如坐“火山口”,“林改不成功,就是一场灾难。但这次改革的难度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刘礼祖至今回忆起来不免感慨。当时林改阻力不仅仅来自林业系统本身的干部职工,最大阻力还是来自重点林区的政府和基层组织。

2004年,刘礼祖前往某县调研林改。当时该县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悉数参会,县委书记首先向刘礼祖发难,表示林改不能进行,为此还给刘礼祖算了一笔账:取消各种涉林税费,县里一年减少收入700多万元;林业部门 300多人进财政(原来都是靠收费发工资),以每人每年2万元计算,就是600多万元,这一进一出就是1300多万元。

“刘厅长,不是我们不支持改革,你看看,我们县的财政刚刚过亿,根本拿不出钱呀,如果你硬要改革,我们很多乡镇可能就无法运转,弄不好动摇基层政权呀。”

刘礼祖听完这位县委书记的“汇报”,没有生气,表示完全认同。不过,刘礼祖也给这位县委书记算了6笔账:其一,县里每年从林农那里收取700多万元税费,绝大多数没有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是乱收费。其二,所有减免的税费,省里一分钱也没有上调,这些钱全部落入了你们县老百姓的口袋里。你作为当地父母官,让老百姓的口袋鼓起来,难道你不乐意?其三,省委省政府为支持林改,特地从省财政安排8亿多资金用于转移支付,平均摊入每个县就是800多万元。从全县来说,你们没有减少收入,相反还得到了数百万元的转移支付。其四,现在招商引资,客商最看重的就是环境,林改肯定能让环境好起来,对招商引资是个无价之宝,这笔账你算过吗?其五,让林业系统干部进财政是应该的。这么多年,你们县没有给他们发工资,相反让他们去创收,甚至通过罚款来维持正常运转,林业部门替县里背了黑锅。其六,林改让老百姓富起来,这是一项民心工程。做好了林改这项民心工程,就赢得了人心,有了人心我们的政权就能得以巩固。我不理解你为什么会说林改会动摇基层政权。刘礼祖目光直射这位县委书记。

“刘厅长,你这一番话使我们开了窍。”听完刘礼祖的话,这位县委书记带头认错。

正是凭着这6笔账,很多原先对林改有抵触情绪的重点林业县,纷纷改变态度,江西林改的坚冰一下子就被打破,林改之船开始了扬帆远航。通过改革,明晰了产权,减轻了税费,放活了经营,大大激发了企业和群众的造林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林业生产。林改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共鸣,塑造了林业部门“心系群众”、“为民办事”的良好形象。有的老百姓讲这次林改是第三次土改,有的老百姓说这次林改是得实惠最多的一次,是“民心工程”。通过林改,江西的林业工作在全国、全省都产生了轰动效应,大大提升了江西林业的地位。

为林业和林农呼吁的人大代表

2008年1月,江西省人大会议上,刘礼祖被选举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他说,做了人大代表就更应该为人民的利益努力工作,作为林业方面的人大代表他的任务就是为林业的发展、林农的致富争取更好的政策环境。

当记者问起他在即将召开的全国人大会议上会拿出什么样的议案时,刘礼祖说:“当好林业代表,反映林农呼声。”

他告诉记者,在人大会议上他将提四个方面的议案,都是涉及林业的。第一为林业行业灾后重建提些建议。这次冰雪灾害,林业受损严重,建议政府给予林木种子补贴,使种苗生产能够尽快恢复。第二建议国家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每亩 5元的公益林补偿标准在林改后远远不够,无法调动林农的积极性。他建议电力、煤炭、矿产、石油等生态受益部门要承担生态补偿基金,使生态公益林的建设能够走上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第三是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国有林场过去为国家做过重要贡献,现在由于资源少了,陷入了困难的境地。他们远离城市乡村,生活非常艰难,有的林场社保都无法解决。第四是希望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国家出台一些相关政策,对处于山区的林农给予一个综合开发政策,比如贴息贷款、退耕还林专项资金等。山区条件非常艰苦,如果灾后重建没有特殊政策扶持,贫富差距将会进一步拉大,这样将影响国家奔小康的战略目标。

两个小时的采访很快就结束了,刘礼祖厅长立即要赶往机场,他将带着灾区人民的嘱托向上级汇报江西省林业的受灾情况。看着他布满血丝的双眼,记者真心地希望他在飞机上能够安稳地睡上一觉,以便回到江西后能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带领林业职工为灾区的林农恢复生活生产服务。

冰雪灾难袭来,刘礼祖厅长始终在一线了解灾情,帮助林农解决燃眉之急。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