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圆斑病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玉米圆斑病(helminthosporiumcarbonum)在种植吉63自交系或以吉63自交系为亲本的杂交种的地方都不同程度的发生。

症状:该病可浸染叶片、果穗、苞叶和叶鞘。叶片上病斑初为水渍状淡绿到淡黄色小点,以后扩大为圆或卵圆形斑点,有同心轮纹,中央淡褐色,边缘褐色,具黄绿色晕圈,大小为1~2毫米·3~10毫米。数个病斑汇合变成长条斑。苞叶上的病斑向内扩展可侵害玉米籽粒和穗轴,病部变黑陷,果穗变弯曲,重者粒和穗轴变黑,籽粒和苞叶上长满黑色霉层。

发病规律:病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和病种子上越冬,成每二年的初次浸染源。一般在玉米抽雄前后开始发病,在7~8月份低温高湿条件下很利于病害的流行扩展。若6月份气温较低,阴雨多,湿度大,玉米幼苗也能发病。田间相对湿度85%以上时,数天内就可在叶片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随气流传播,重复浸染。 % h" V4 s- y$ s3 k' Y

0 f; C6 n% H; i( o- N Z! P7 n: ?防治方法:①种植抗病品种。②加强田间管理,清除病残体,烧毁或深埋,增施有机肥,合理密植,注意排灌排涝,降低田间温度,提高植株抗病能力。③在玉米果穗冒尖期或80%果穗抽出时,用20%三唑酮乳油5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