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滞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jī zhì

(积滞)

1.积聚滞留。《隋书·儒林传序》:“博士罄悬河之辩,侍中竭重席之奥,考正亡逸,研覈异同,积滞羣疑,涣然冰释。” 宋 苏轼 《上文侍中论榷盐书》:“ 淮 浙 官盐本轻而利重,虽有积滞,官未病也。”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灰尘积滞扶梯,电灯有些破毁的,空空的一大间,疏疏朗朗排着几张极华美的锦椅。”

2.停滞;迟滞。 宋 欧阳修 《论史馆日历状》:“至於事在目今,可以详於见闻者,又以追修积滞,不暇及之。” 明 唐顺之 《廷试策》:“因选调积滞,设法疏通之,辄凭巡按考语,不复稽其实迹,录其罪状。” 清 邹容 《革命军》第二章:“故常有 汉 满 人同官同年同署, 汉 人则积滞数十载,不得迁转; 满 人则俄而侍郎,俄而尚书,俄而大学士矣。”

医学上老是说"积滞",但到底积滞是什么来的,

它应属于西医学慢性消化功能紊乱,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不思饮食,食而不化,腹部胀满,大便不调等。因为按照中医的说法,导致积滞的原因有脾胃损伤和脾胃虚弱两种;另一方面,气虚按中医术语来讲,包括元气、宗气、卫气的虚损,以及气的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功能的减退,从而导致机体的某些功能活动低下或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等衰弱的现象。用通俗地话讲,气虚可能带来:容易出汗、全身乏力、精神萎顿、头昏耳鸣、痰多或有水肿,气虚还可导致脏腑功能减退,从而表现一系列脏腑虚弱征象。在这里,可以看出,气虚是因,脏腑虚弱是果,脏腑虚弱则导致胃肠“积滞”等症。如果说“气虚无积滞者”,那意思应该是有“气虚”这个“因”存在,却还没有“积滞”的状态现象,因为气虚可以是有上述列举的现象,但不一定都反映出来。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