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花蛇
金花蛇[Chrysopelea ornata(Shaw)]
又名美丽金花蛇.是我国罕见的轻毒性后沟牙毒蛇.
物种特征:[识别特征]全长1000-1400mm。尾长占 1/3左右。背面黄绿色,有黑色横斑及网纹,横斑由黑色鳞片组成,网纹则由每一绿色鳞片中央的黑色纵纹缀成;腹鳞侧棱外部分的前缘色黑,左右侧棱中央部分色白,腹鳞与尾下鳞侧棱处均有一黑点。头背黑色有黄绿色斑纹,上唇缘黄绿色。眼较大,稍突出于头背,眶前鳞1,眶后鳞2;上唇鳞9,3-3-3式或4-2 -3式;下唇鳞10,前5枚切前颔片。背鳞17-17-15行,中央数行微棱;腹鳞207-234,具侧棱及缺凹;肛鳞二分;尾下鳞110-140对,亦具侧棱及缺凹。
[分布] 我国云南、海南及福建均采到过标本,香港亦有记载。国外分布于南亚及东南亚。
[生物学] 生活于海拔550-1040m热带、亚热带林中,常栖树上。白昼活动,捕食蜥蜴、鸟、小型哺乳动物,也以蛇为食。卵生,6月间产卵6-12枚,卵长椭圆形。
[估计数量] 一个多世纪以来,在我国境内采到的标本不超过10号,可见其数量在我国甚为稀少。
[致危因素及现状] 本种在我国已知数量甚少,目前大规模毁林造田,砍伐树木,其栖息环境日益减少,此蛇更难存活。
[驯养繁殖状况] 无
[现有保护措施] 无
[应进一步采取的保护措施] ①近年尚采到标本的只有云南省,建议该省将金花蛇列为重点保护动物。②福建与海南省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应组织力量调查是否有金花蛇的分布及其数量。③有金花蛇分布的地区应积极开展保护生物学研究,制订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