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亚平

1.北京理工大学心理学专业教师男 博士,北京理工大学心理学专业教师。专业方向为工程心理学。获得过信息管理硕士(武汉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Queen’s University, Canada)、理学学士(武汉大学)等学位。在互联发烧前去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会山分校(UNC at Chapel Hill)学习互联网技术(硕士生),提前“自我毕业”。
主讲课程有:教育与心理统计、人力资源管理、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等。
研究领域:曾经从事过的研究领域包括警觉问题、军用飞机座舱中显示与控制系统评价、视线交流在计算机辅助的多方会谈中的作用等,曾经是营销咨询的资深专家;现在感兴趣的研究领域是优秀心理咨询师的特质,人在决策过程中的非理性行为,城市环境设计中的非人性方面等等。
2.丁亚平【姓名】:丁亚平
【年代】:现代
【家乡】:江苏·宜兴
【类别】:紫砂壶艺人、陶瓷艺人
【代表作品】:太极提梁壶
【人物简介】:
1960年出生于宜兴丁蜀,1978年进紫砂工艺厂。师承束凤英,丁洪顺习艺.从踏进紫沙圈的第一天就立下誓言"发奋学艺,终有一天登上紫沙艺术颠峰".
老师教导,天赋勤奋,三年后,1981年9月宜兴陶瓷公司举办的技术比赛评比会上荣获第一名,并被选送到壶艺泰斗顾景舟指导下的特艺班深造,在泰斗身边聆听教诲。制壶造诣飞跃提高。1982年为追求个性发展,离开特艺班担任紫砂厂技术辅导。1991年应聘紫沙工艺五厂任技术厂长,1994年进入宜兴陶瓷博物馆紫砂创作工作室至今。现为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陶艺专业协会会员。
丁亚平壶艺最大特点是,在传统基础上把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融进紫砂艺术,结合完美,表现丰富,功力深厚,气韵生辉,名家风范尽显。其作品早被国内、香港、台湾艺术界人仕收藏,更为紫砂壶收藏界搜藏之珍品。
1990年创作的“太极提梁壶”,一位著名学者曾经称之为二十世纪最佳作品之一。该壶把中国太极图像,巧妙地构思成一把紫砂壶。天与地,阴与阳,相互转承。相映成趣,构图优美,线条流畅,造形见似简单但功力十足。复杂的造壶技法令人赞叹不已。
最新仿制清初名家陈鸣远历史名作“书扁壶”。壶身扁得不能再扁,壶盖薄得不能再薄,整体扁薄得只似一个园饼。壶的上下两部分交接收放自如,转承自然,壶盖线条明朗流畅,整体表现视觉丰润,在制作的难度和技巧上来说,丁亚平仿制陈鸣远的“书扁壶”艺术上已有过之而无不及。
3.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先后在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攻读硕士研究生,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电影系攻读博士研究生,获硕士、博士学位,是国内培养的首届电影学博士。曾任文化艺术出版社副总编辑、总编辑及《传记文学》杂志社社长、主编等职。同时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评议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电影学学科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兼职教授、苏州大学文学院及北京印刷学院出版系兼职教授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还曾先后担任第二十届、第二十一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评委(2003、2004)、中国视协电视春节文艺晚会及春节特别节目评委(2005、2006)、第十二届中国广播影视大奖电影“华表奖”评委和第十届“五个一工程”电影奖评委(2007),以及教育部2007年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评委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项目评委(2007)等。先后个人独立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国家青年基金课题、国家年度课题、国家重点项目等,并获各类奖项多次,出版有个人专著《艺术文化学》、《影像中国(中国电影艺术:1945-1949)》、《老电影时代》、《电影的踪迹》、《影像时代(中国电影简史)》等10种,是《中国应用电视学》一书的作者之一,并曾主编《百年中国电影理论文选(上、下)》、《电影丛书》、《电视丛书》、《艺术馆》丛书等多种,发表学术文章30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