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甸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屠甸

历史文化

屠甸历史悠久,是环太湖流域良渚文化的次中心,其中发掘的姚家山墓葬群堪称中华文明的曙光,距今有4000多年的历史。

屠甸风光秀丽,据传,春秋时期西施和范蠡曾在屠甸镇的一个湖畔定居,当地人为了纪念他们,便将该湖取名为范蠡湖。屠甸还是现代著名书法家钱君陶先生的故乡,至今镇区仍保留有先生的故居。

行政区划

2007年,将屠甸镇桃园村划归梧桐街道管辖,调整后的屠甸镇区域面积42.27平方千米,人口2.95万,下辖8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居委会

辖屠甸居委会,联星、红星、荣星、万星、海星、桃园、和平、恒丰 汇丰9个村委会。

2000年,屠甸镇辖联星、红星、荣星、万星、海星5个村委会。2000年,百桃乡辖梧桐、安乐、百福、和平、桃园、新玄6个村委会。

2001年,将原南日镇的恒丰、汇丰2村,原百桃乡的桃园、和平2村并入屠甸镇。屠甸镇辖9村、1居,驻公园东路。

屠甸植绒名镇

屠甸镇位于浙江省桐乡市东南部,与海宁市、嘉兴秀州区交界,是浙江工业强镇之一,以特色纺织(植绒)业为主导产业,是远近闻名的特色纺织(植绒)业之乡。屠甸镇总面积44.5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2万人。全镇有规模以上特色纺织(植绒)及配套企业(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企业)26家,拥有先进的特色纺织(植绒)生产流水线31条及后整理设备,具有1亿米特色纺织(植绒)布的年生产能力;规模以下特色纺织(植绒)企业87家, 2006年该镇纺织植绒行业产值达24.9亿元,年出口交货值在1.58亿元以上,植绒行业的产值占屠甸镇工业总值近50%。金都植绒、万达植绒、莱士达植绒、你我植绒等六家企业已成为屠甸镇的植绒重点骨干企业,产品品种多元化、质量稳定,市场信誉也不断增加。同时解决就业职工人数8250人,高中(中专)人数占35%,技术管理人员1975人,占24% ,职工年均收入1.5万元。

屠甸镇党委、政府提出以“工业兴镇、城建同步,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加强投入力度,大力扶持屠甸特色纺织(植绒)工业发展。先后投资兴建纺织坯布特色市场、完善轻纺工业区内基础设施建设等,同时制定规划政策,积极推广环保生产,其中全镇所有的特色纺织(植绒)企业均接入到了工业区污水处理厂,对污水进行统一管理。同时政府继续积极营造区域品牌,鼓励企业争创嘉兴市级、浙江省级和国家级的植绒品牌商标,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并通过拓展植绒产品空间和销售渠道,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环保意识等措施叫响植绒配套行业。

通过现有轻纺工业区整合特色纺织(植绒)业产业链,从而提升特色纺织(植绒)业占全市乃至全国特色纺织(植绒)业中的比重。预计2007年争取植绒业产值超40亿元,外贸出口交货值超4亿,新开工厂18家,纺织坯布市场二期2007年全部建成,整个市场交易额超10亿元,并争取到2010年,屠甸镇成为国内最大特色纺织(植绒)业生产和出口地之一。

屠甸镇被授予“中国植绒纺织名镇”称号

据了解,植绒产业是国家纺织工业中的一个较小门类。目前,就全国来说,植绒产业规模还不大,但随着植绒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内饰、沙发布、服装面料、窗帘和包装等,其发展潜力巨大。而屠甸镇的植绒产业经过10多年的发展,在全国已具有了一定的地位,产业集中度较高,无论是规模水平还是产品特色,在全国来说都比较突出。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屠甸植绒产业集群、与植绒企业座谈等,决定授予屠甸镇“中国植绒纺织名镇”称号,并希望屠甸镇能建立一个植绒产品的研发中心,在产品开发、技术进步上引领整个植绒产业的发展。

屠甸镇通过中国植绒家纺名镇考核验收

日前,由中国纺织协会副会长陈树津率领的专家组对屠甸镇创建“中国植绒家纺名镇”进行了考核验收。专家组一行实地参观考察了金都、万达、你我等植绒企业,并听取了几个企业的发展情况及屠甸镇植绒产业现状的汇报。认为屠

甸镇的植绒产业无论是规模水平、产品特色还是发展潜力等方面都符合试点地区的要求。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