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去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三不去亦称“三不出”,是中国古代婚姻制度中,用以规定丈夫不得任意要求与妻子离婚(即休妻)的三种情况。一般而言,妻子若合乎於七出的条件时,依照礼制及法律,丈夫便可以要求休妻。但七出所包涵的范围甚广,可资夫家利用为藉口的可能甚大,因此又中订立了三不去,用以保障妻子不被任意休掉。三不去最早见於汉代的《大戴礼记》。

其内容包括一、「有所取无所归」

指妻子的家族散亡,假如妻子被休则无家可归。

二、「与更三年丧」

指妻子曾替丈夫的父母服丧三年。

三、「前贫贱後富贵」

指丈夫娶妻的时候贫贱,但後来发达富贵了。

三不去的规定到了唐代以後正式被列入《唐律》之中,其内容与大戴礼记类似,以作为七出规定相关规范,但指出「恶疾及奸者不在此列」也就是说,妻子若符合七出中的恶疾及淫两项,则不在三不去的保障范围之内。另外,若有义绝的情形,法律规定双方必须离婚,则三不去亦没有保障。

三不去的法律规定随著七出规定的被重视,在宋元之後,由於离婚契约(休书)的发达,逐渐较严格地被实行,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到1930年国民政府颁行的民法亲属篇中才被完全废除。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