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历秘鲁图经

光绪十年(一八八四年),清廷的总理衙门指示翰林院及六部,拟定了一份派遣高级官员前往外国访问考察的名单,要求他们撰写考察报告,俾作为改革的基础。这一波大臣出洋考察以傅云龙为始,1887年他去了日本、美国、秘鲁和巴西等四国,计为时两年。傅云龙归来后写了许多考察记,如《游历巴西图经》《游历秘鲁图经》,在日本部分即有《游历日本图经》和《游历日本图经余记》两册。
序跋
花翎二品衔、直隶即补道、总办北洋机器局、前游历使,臣傅云龙述:
云龙遵朝谕出洋游历之国六:日本也,美利加也,秘鲁也,巴西也,英属地加纳大也,日斯巴尼亚属地古巴也。而舟车所至,假道层出,于是繇日本国而美利加合众国,而英属地加纳大,而日斯巴尼亚属地古巴,而新加拉那大国,而埃瓜度国,而秘鲁国,而智利国,而巴他峨尼国,而英属地巴别突司岛,而丹属地先塔卢斯,而美利加,而日本。凡往还一十有一国,历程一十二万有八百四十四里,异途无论已。即往还同航太平洋,而潮线亦异:往时起纬三十六度五十七分,屈曲北行四十五度十六分,又少南行三十九度二十二分而至美利加之三法兰昔斯哥,即旧金山也,为日十八,地自西而东,舟亦自西而东,日速十七分,故闰一日于期间;还时较往时更北数度,行日十五,地东行,舟西行,日迟十七分,故少一日。算学家所谓循大圆弧而行之理,非此无以见也。纬线近北愈狭,圆弧愈小,程以狭而省,即行以省而速,所谓大周行船法,非欤!凡绘地图,球面有三:一以赤道为圆界,日平球,是犹置身北极外而俯视之也,南亦如之,如仅绘游历加纳大图,此法庶其可乎,盖与我京同近北极也。一以某处地平为圆界,曰偏球,游非一地,难可概此。一以子午圈为圆界,曰正球,圆锥切线之法,不外乎是。或谓航海难问面积,何若墨加祷法乎?曰:大周行船法省于墨加祷图中之程多矣。航海者先视圆弧之大小,次定行舟之曲线,如由横滨至三法兰昔斯哥,欲东先北,此其大验。是图以正面图西,以斜面补东,以朱线识游程往还,谓为切线法之正球可,谓为大周行船法之变格亦奚不可。(南北花旗即南北阿美利加洲别称,亦互见例图。镂铜板于日本。)述《游历图》。
傅云龙(?—1901),字懋元,号醒夫,德清尚博(今德清钟管镇尚坝村)人。幼年好学,12岁即通经书。及长,喜研兵书。清同治年间(1862—1874)入京,历任兵部武选司、车驾司主事、郎中。光绪七年(1881),任《顺天府志》分纂,撰《方言考》。十三年,经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考试,录为外交特使,出使日本、美国、秘鲁、智利、巴西、加拿大、古巴、厄瓜多尔等11国。足迹所至,搜集各国地理、风貌、物产、资源等资料,编写图志。十五年归国后,呈献书稿,得光绪帝褒奖,出任机器局会办兼海军衙门帮办,未几,升机器局总办。二十七年夏秋之际卒于上海,赠一品封典,归葬德清钟管镇后村龙蚕圩。
傅氏勤奋钻研,刻苦著述,果实累累。他的著作,大而言之,可归为以下三类。
⒈传统文化类。
著有《字学三种》三卷(《干禄字书》、《俗书证误》、《字书误读》,一八七四年)、《续汇刻书目》十二卷(一八七六年)、《说文古语考补正》二卷(一八八五年)、《光绪顺天府志》一三○卷(分纂四十五卷、覆辑十卷,一八八五年成)、(注十九)《西陵跸程录》一卷(一八八五年)、《乡贤商岩公事略》一卷(一八九三年)、《籑喜庐文初集》十八卷(稿本,一八九三年题签、浙江图书馆藏)、《籑喜庐存札》一卷(光绪年间刊),《傅氏抄校书》六种(傅云龙辑、《晋书考证》、《隋书考证》、《昌平山水记》、《韵补正》、《河渠备征》、《漕运全书》,稿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籑喜庐访金石录》一卷(稿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凡九种。
⒉游历类
撰有《籑喜庐丛书》四种(《论语》、《新修本草》、《文选》、《归去来辞》,一八八九年)、(注二十)《不易介诗藁》三种(《游古巴诗董》、《游秘鲁诗鉴》、《游巴西诗志》,一八八九年)、《游历日本图经》三十卷(一八八九年)、《游历古巴图经》二卷(一八八九年)、《游历美利加和众国图经》三十二卷(一八八九年题签)、《游历巴西国图经》十卷(一九○二年)、《游历秘鲁图经》四卷(一九○二)、《游历英属地加纳大图经》八卷(一九○二)、《游历图经余纪》十五卷(一八八九年题签)、《籑喜庐文二集》十卷(稿本,一八九三年题签、杭州图书馆藏),凡十种。
⒊新学类
有《实学文导》二卷(一八九五年)、《绘图比例尺图说》一卷(同)、《考空气炮工记》一卷(同)、《考化白金工记》一卷(同)、《籑喜庐文三集》四卷(稿本,一八九三年题签、浙江图书馆藏),凡五种。
除以上二十四种外,(注二十一)据浙江图书馆藏《籑喜庐所著书目》,(注二十二)傅云龙还著有《补晋书艺文志》四卷、《德清傅氏宗谱》十二卷、《北上里志》、《乡贤商岩公年谱》、《吴柳堂先生年谱》、《姚太夫人年谱》、《北堂书钞引书目》、《水经注碑目》、《隶续目》、《籑喜庐诗初集》、(注二十三)《籑喜庐诗二集》、《籑喜庐诗三集》(以上各一卷)、《军礼通记》、《说文解字正名》、《国朝军礼籑目》、《许学文徵》、《籑喜庐经翼》、《金石集成》、《籑喜庐史徵》、《籑喜庐子衡》、《籑喜庐别录》(以上卷数不详)等二十一种。它们多数系未定稿,未见刊刻。
此外,还有《全汉碑目》一卷(稿本,见黄立猷辑《金石书目》民国毅盦丛刻本)、《汉碑逸文篇》四卷(光绪十一年稿本,同)、《全汉文残稿铭》四卷(原稿本,见《四库未收参考书目》、山东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油印本)。
傅云龙以上的著作,大致折射出他一生的主要经历:游历前,刻苦钻研中国传统文化,对文字学、目录学、方志学用力尤勤,此外,还兼及新学。[注二十四]这为他日后的出洋考试,以及游历著作的撰述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游历时,留心域外事物,苦心收集,奋笔疾书,其著作之富,在游历使中无人可出其右。游历后,多年在第一线从事洋务工作,他潜心于新学,对传统文人视为形而下的枪炮、比例尺等实学身体力行,进行了研究。可以说,他的这些著述,是中国优秀知识分子在面对西方文化强烈冲击时,如何在实践和学问上走出传统,实现近代转型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