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花蔷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多花蔷薇

多花蔷薇

拉丁文名:Rosa multiflora Thunb.

别名:蔷薇、野蔷薇。

科属:蔷薇科、蔷薇属。

产地分布:原产我国,主产黄河流域以南各省区的平原和低山丘陵,品种甚多,宅院亭园多见。

生态习性:喜阳光充足环境,耐寒,耐干旱,不耐积水,怕干风,略耐阴,对土壤要求不严,以肥沃、疏松的微酸性土壤最好。

形态特征:落叶蔓性灌木,高达2-3m,茎枝具扁平皮刺,奇数羽状复叶互生,有小叶5-9枚,卵形或椭圆形,缘具锐齿,先端钝圆具小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叶表绿色有疏毛,叶背密被灰白绒毛,托叶下常有刺,花多朵呈密集圆锥状伞房花序,单瓣或半重瓣,白色或略带粉晕,花径2-3cm,微有芳香,花柱伸出花托口外,与雄蕊近等长,子房下位,蔷薇果球形,径约6mm,熟时褐红色,萼脱落,花期4-5月,果熟9-10月。

园林用途:疏条纤枝,横斜披展,叶茂花繁,色香四溢,是良好的春季观花树种,适用于花架、长廊、粉墙、门侧、假山石壁的垂直绿化,对有毒气体的抗性强。根、叶、花、果可入药。

繁殖: 常用分株、扦插和压条繁殖,春季、初夏和早秋的均可进行。也可播种,可秋播或沙藏后春播,播后1-2个月发芽。

栽培: 地栽,栽前应开沟施基肥。春季要经常浇水。每年从根部长出新的长枝条,当年在其侧枝上开花。花后,应剪除开过花的枝条。多花蔷薇十分耐寒肥,生长过程中,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涝,应施肥2-3次,促使未开花的花枝在翌年开花。

病虫害: 主要病虫害有白粉病和黑斑病,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虫害有蚜虫、刺蛾危害,用10%除虫精乳油2000倍液喷杀。

主要变种:

1.粉团蔷薇(var.cathayensis Rehd.et Wils):花大,单瓣,粉红或玫瑰红色,冠径3-4cm,扁平伞房花序具花多朵,花梗无毛,果红色,小叶较大,5-7枚。

2.荷花蔷薇(var.carnea Thory):花淡粉红色,重瓣,花大向外张开,形似荷花,多朵集生成簇,小叶5-11枚。

3.七姊妹(var.platyphylla Thory)又名十姐妹,花深红,重瓣,6-7朵呈扁平伞房花序状,叶较大,蔓性更强。

同属常见种:

1.先叶蔷薇(R.wichuraiana Crep.):半常绿蔓生灌木,小枝绿色,枝上散生钩刺,小叶7-9枚,两面光亮无毛,托叶全缘或具腺齿,圆锥状伞房,花白色,单瓣,花大,径可达4-5cm。

2.金罂子(R.laevigata Michx.):常绿性攀援灌木,高可达5m以上,茎有钩刺和刺毛,小叶3枚,稀5枚,顶生小叶较大,背面沿中脉有褪色细刺,缘具尖锯齿,托叶条形与叶柄分离,早落,花单生侧枝枝顶,白色,芳香,柱头塞于花柱口。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