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史那·忠
阿史那·忠:(公元?~675年),突厥族,汉名史忠。著名唐朝将领,史氏鼻祖之一。
阿史那·忠,原名待考,唐太宗李世民赐其名为“忠”,是东突厥小可汗阿史那·苏尼失,《旧唐书·阿史那苏尼失传》记载阿史那·苏尼失在归附唐朝后,“拜北宁州都督、右卫大将军,封怀德郡王”。
阿史那·苏尼失是阿史那·启民可汗的同母弟,阿史那·社尔的叔祖。
在唐朝与突厥之战中,颉利可汗大败,乘千里马独奔沙钵罗设部落,即游牧于今内蒙古阿拉善盟的阿史那·苏尼失部落,结果在阿史那·苏尼失部被阿史那·忠生擒,押送至唐朝都城长安。
因擒颉利可汗有功,唐太宗拜阿史那·忠为左屯卫将军。唐贞观九年(公元634年)晋迁右卫大将军,唐永徽初年(公元650年)封薛国公,又升迁为右骁卫大将军。
阿史那·忠一生施政清谨。唐上元二年(公元675年),阿史那·忠病逝于洛阳,追赠镇军大将军、荆州大都督,享陪葬唐太宗李世民之昭陵。
阿史那·忠战功赫赫,官爵屡迁。他曾东征,西抚,北伐,经营四方,为国家统一做出贡献,为唐朝立下巨大功勋。
阿史那·忠之子名叫史暕,在史籍《旧唐书·阿史那忠传》中记载:“史暕袭封薛国公,垂拱中,历位司仆卿。”唐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改太仆卿为司仆卿,从三品,在《旧唐书·职官志三》中记载其“卿之职,掌邦国厩牧、车舆之政令,总乘黄、典厩、典牧、车府四署及诸监牧之官属。”另外,史暕还有上柱国勋官,为正二品勋官。
史暕的儿子是史思贞,他担任过通事舍人,从六品官,掌朝见引纳,殿庭通奏之事。
史思贞的儿子是史瓘,先后担任过亳州成父主簿,青州寿光县丞,绛州垣县令,相州成安县令,卒后无嗣。
阿史那·忠之墓在陕西礼泉县西周村西,是唐昭陵的陪葬墓之一。1972年6月开始发掘,墓道内有丰富的唐朝画风的壁画,道口内东壁最前面画龙,头和背部已残缺;其次为马和骆驼,各有一人牵引,人头部已残缺;再次为十一人组成的仪仗队。西壁从南向北画虎,残存下半部分,其次为犊车一辆,驾紫红牛一头,车辕两侧各站一御者;再次为一武弁,残存头部。每一过洞内的东西壁各画两人,中间用红柱隔开。第一过洞外的顶部绘有楼阁建筑图,已剥落。第一过洞外的两侧又各画男侍一人。除第一天井外,每一天井的东西壁各画二~三人。第一过洞至第二天井画男侍,第二天井以北画男女侍。壁画人物修长清秀,衣纹疏放生动,风格近似唐李爽墓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