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水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梁水镇概况

梁水镇,位于聊城西北部,历史上一直为为鲁西重镇,现为聊城市东昌府区辖中心镇,是聊、茌、临、冠四县(市)交接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也是鲁西地区正在蓬勃兴起的一座新兴城镇。全镇共108个村,总人口6.7 万人,总面积14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6万亩)。2004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 3800元。

交通便利,服务设施齐全

京九铁路、聊临公路贯穿南北。境内柏油公路纵横交错,通车里程达210公里。通讯设施完善,全镇现开通国际国内直拔电话10000部。近几年镇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道路、供排水、商贸文化设施建设,城镇功能日趋完备,已形成“商业”、“农贸”、“瓜菜菌”等专业市场。

农业发达,农产品资源丰富

全镇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重要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蔬菜以黄瓜、蕃茄、表椒、豆角、菜花、平菇、双孢菇等为主,约40余种。全镇有冬暖式大棚5500个,中小拱棚 2.1万亩,蔬菜面积3.4万亩,“大菜园”的农业经济态势在全镇已形成。一年四季,都有质优价廉的新鲜蔬菜源源不断的输往京津沪等大中城市。鲁西黄牛以其体大、肉美、出肉率高著称,全镇每年可出栏4万头。淡水养殖水面0.4万亩,其中甲鱼养殖500亩。占地500亩的平原水库,还未充分利用,开发潜力很大。

工业初具规模,民营经济发展迅速

近年来,该镇培育形成了节能环保设施厂、昌运食用菌公司、锦宏食品公司、黑五类特种面粉有限公司、泰林化工有限公司等龙头骨干企业。木器加工、机械加工、面粉加工、香油加工、蔬菜保鲜与运销,化工产品加工等各类经营群体,如雨后春笋、遍及全镇。锅炉烟气净化器、热管锅炉,全营养型生物钾复合肥等名优产品驰名全国。食用菌、脱水蔬菜、黑色食品畅销欧美日韩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国家大型企业—聊城硫酸厂坐落该镇,带动起一批民营企业。全镇民营经济呈现出大开放、大发展之势。

政策优惠,广纳客商

全镇上下强抓机遇,努力构筑全方位开放的大格局。为加快该镇民营经济发展步伐,镇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凡来该镇投资兴业者,镇政府协调解决企业用地、用电、用水、通讯等问题。对连续两年交税额超过100万元的企业负责人,解决一个财政供养指标。对纳税大户的厂长、经理,优先推荐为劳动模范或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并将努力为企业搞好服务,优化企业经营环境。

社会事业,齐头并进

镇有初中中学3处,56个班,小学20处,145个班。保障了全镇所有适龄儿童都能够到校上学。2005年,该镇又投资310万元新建了占地100亩的高标准梁水镇中心中学,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镇面积比较大,为了方便群众就医,分设了梁水镇和八刘两个中心卫生院,遥相呼应,互为补济。同时,加强了对乡村医生的规范管理,实行持证上岗,实现了乡村医疗一体化,有效地维护了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镇计划生育服务站室进行了统一规建修整,全部达到市、区规范标准,为育龄群众提供了优越的服务环境。同时,进一步深化了以“竞争上岗、工资统筹、责任承包、服务承诺”为主要内容的“四制”改革,形成了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和优劳优酬的分配机制,调动了计生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增强了生机与活力。

小城镇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

梁水镇历史上一直为鲁西重镇。为了建设现代新型城镇,充分发挥历史名镇的带动作用,该镇聘请市设计院的知名专家研究制定了高标准、高起点的小城镇建设长远规划和详细规划,并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大了建设力度,2005年,完成拆迁面积25400平方米,新建面积14500平方米,并开通铺平了三条主干街道,路面整洁,两侧的商业楼平地而起,城市化步伐进一步加快。

全镇公路里程达到188公里,全镇108个行政村都通上公路,真正全面实现“村村通”。全镇安装自来水的村46个,大多分布在西部盐碱地区。此外,该镇的农田水利设施比较完善,基本做到旱能灌、涝能排。

新农村建设构想

2006年,梁水镇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梁水镇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镇长任常务副组长,切实加强了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该镇在春节前就对新农村建设进行了研究部署,并初步制定了实施方案,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18项标准,并将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落实到每一个职能部门,并实行了机关部门、党员干部帮包责任制,齐抓共管,密切合作,形成了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要求,该镇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抓好落实。(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二)提高农民素质,优化村风民风。(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整治村镇外貌。(四)健全规章制度,促进基层民主。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