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炉集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地处聊城腹地的东昌府区,堪称钟灵毓秀、玉嵌金镶之物华宝地。张炉集镇又是这块宝地之中放射异彩的一颗璀璨明珠。她,位于聊城市西11公里,东依“京九”铁路,北临“济聊馆”高速公路,历史悠久的京杭大运河蜿蜒流过。辖区总面积52平方公里,人口3.1万,辖46个行政村,拥有5.3万亩耕地。这里是闻名全国的“芸豆之乡”、农机配件生产基地和皮革制品加工、出口基地,是鲁西平原上跃起的具有较强辐射能力、农工贸一体化的“齐鲁乡镇之星”。

夯实基础,科技服务农业兴

实践,使张炉集决策者们认识到:“秋种麦、春播棉,种了粮棉吃饱饭”的结构单一、效益低下的“吃饭农业”,迈不开奔小康的步伐。他们积极寻求和探索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商品农业和高效农业的转变。

重投入,夯实基础增后劲

近几年,先后投资360万元,修建大型扬水站1处,中小型扬水站10处,开挖清理沟渠1。5万米,新打维修机井600多眼,实现了“以黄补源、沟渠交错、井灌黄灌又配套”的旱涝保丰的排灌体系。80%以上的村通了柏油路,初步形成了公路网络化格局。加大农电维修增容力度,全乡年用电量达到了1000万度,村用电率达100%。1996年,实现了村村通电话,现有和控电话700多门。有线电视覆盖率已达50%以上。

重科技,重服务,唱响兴农增收戏

紧紧围绕高产高效,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发展多种经营,初步形成了蔬菜、林果、畜牧三大支柱产业。在确保粮食生产的情况下,把粮经面积调整到4:6。他们把蔬菜生产作为富民强乡的重头戏,坚持大棚和中小拱棚一齐上,重点在中小拱棚上做突破文章,着力培植芸豆这一特色产业。制定了全程服务的干部分包责任制,统一采购建棚物料,协调贷款1000余万元,从省、市、区有关科研单位请来专家举办技术培训班,高薪聘请蔬菜、食用菌技术人员,全程为菜农提供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前石村的土专家们创造性地用地膜、拱棚迭盖技术,使芸豆收获期提前了2个多月。乡党委、政府为把芸豆这篇“稀、特”文章做大做好,积极引导和鼓励拥有“催熟专利”的土专家无私地将专利变为共有,成功地控制在4月初上市,全乡迅即形成了芸豆热。为使张炉集特产俏芸豆能找到好婆家,他们投资20万元,新建2处蔬菜专业批发市场,同时,积极与农业部和全国大中城市联系,建立了80多个销售网点,并对菜农实行了最低保护价。菜农们吃了定心丸,发展芸豆生产的热情大大提高。短短十年多的时间里,在广袤的鲁西平原上冒出一个面积近万亩的早芸豆之乡。收获季节里,棚外公路上停满了挂着和地牌照的车辆;磅砣起落处,菜农们一袋袋芸豆换成了一叠叠钞票。 张炉集芸豆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辗转销往俄罗斯、港、澳等国家和地区。先后涌现了前石、后石、胡金堂等20多个专业村,总产量已达1500万斤,销售收2100多万元,仅些一项人均增收500多元。目前,冬暖式大棚已发展到600多个,中小搭棚7000亩,食用菌棚6万平方米,油桃种植面积达到500亩,形成了一指食用菌和油桃生产专业村。通过实施“牛羊改良工程”和扶持养殖大望措施,成功地进行了波尔山羊繁育和推广。多种经营的路子越走越宽,养殖项目越办越活。蛋鸡年出栏30万只,肉鸡年出栏38万只以上。牛出栏1万多头,羊出栏10余万只,并建有大型养猪场3处,养狐场1处。被聊城市命名为“畜牧生产先进乡镇”。

发挥优势,民营经济群龙舞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他们始终咬定发展民营经济这个战略重点,成功地走出了一条龙头带动、集团经营1群体发展的腾飞之路,使全镇经济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目前,全镇已拥有民营企业1。。2个,其中镇办企业10个,村办企业2个,个体私营企业990个,人业人员4600人。仅今年1-8月份,就新增企业82家,全乡企业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的6个,500万元以上的10个。预计全年可完成销售收入4.6亿元,实现利税4400万元,出口创汇360万美元。

举龙头,实行集团化经营

实践使他们认识到民营企业单兵作战腿短、牌子弱,不抗风险,难以竞争等先天不足,实施“众人划桨行大船”战略,者是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之路。1995年组建了以镇办企业制革厂为核心层、以仪征动力配件有限责任公司和海源阁实业公司为紧密层,集资金、技术、人才、销售、服务于一体,以实力雄厚、市场广阔、牌子大、信誉高为其强大优势的举鲁工贸集团总公司。当年被国家农业部认证批准为国家级十档企业。工贸集团总公司的成立,有效地克服了民营企业因规模小、融资能力差、科技会计师低等诸方面的不足,成为全乡民营企业的保护伞和靠山。几年来,先后为聊城市液压机厂等16家个体私营企业担保贷款800余万元,克服了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使其起死回生。先后人省科协、省工学院、本溪钢厂和印度引进了26位工程技术人员和皮革专家,从事技术攻关和新产品开发,提高了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建立了600多人的销售队伍,拓宽了渠道,使部分农机件和皮革制品畅销意大利、澳大利亚、印度、越南、俄罗斯、香港、澳门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集团经营,使张炉集民营经济生意越做越红火,“蛋糕”越做越大。

壮龙身,骨干企业得到迅速膨胀

他们采取向骨干企业重点倾斜的策略,促其壮筋,长个头。市外贸制革厂人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着眼走出了两步好棋,一是瞄准国际市场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投资200万元,新上牛兰湿革项目,年生产能力100万公尺。十是实施“蛇吞象”战略,走低成本快速扩张之路。于1998年6月剥离租赁了聊城市光岳制革厂,注入资金800余万元,充分利用闲置的场地、厂房和从西班牙引进的九十年代一流生产设备,新开发牛皮、全粒面、半粒面、鞋面革,两项省级重点星火计划项目。使牛、羊皮成品革增加到50多个品种,实现了多次增值。不仅走开了低成本扩张之路,还盘活上千万元的闲置资产,使企业的资产和技术实力跃上一个新水平,预计今年销售收入可完成4000万元,利税360万元,创汇320万美元。仪征配件公司股份改制后现辖汽门、铆钉等7个分厂,产品达三大系列200多个品种,与双力、时风、潍坊、泰安拖拉机厂等建立了长期供贷关系,销售收入和利税边疆三年翻番。海源阁实业公司,通过租赁承包,盘活资产60万元,由原来单一生产民用建材发展到生产异型钢材、特种钢材和钢铸件,销售收入连续3年过1500万元。目前,三个骨干企业已成为地方主体税源。

活龙尾,实现群体优势

在兴鲁工贸集团和工业园区的带动下,形成了畜产品、农机配件、废旧金属三大加工主导产业,带起三大产业群体。畜牧养殖、宰储、运销群体,以回汉居住的张炉集村为中心,如同“天女散花”般扩散开来。牛羊饲养专业村已发展到16个,饲养大户200个,个体屠宰望120多个,清真肉联厂具备年冷冻200吨的能力,全镇人均畜牧收入350元以上。农机配件营销、加工群体,群龙腾起。该镇充分利用工业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使民营企业步入发展快车道。1994年8月,乡政府投资80万元,建起了点地80亩的私营工业园,先后吸纳了20家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望入园经营。目前,园内企业总资产已达1800万元,其中过500万元企业2家,200万元发上的3家,拥有大小设备1000多台套,年销售收入2600万元,创利税220万元。“泥腿子老板”王大兵一门以思挣洋钱。配件出口到巴基斯坦、印尼等十几个国家,他的资产和利税已是入园时的20多倍。今年扩建的60亩工业园,现已完成厂房12000平方米,投入资金达350万元。十期扩建后,入园企业可达20家,年销售收入可突破亿元大关。葛庄、宁庄、细马庄、王双阵四个村级工业园,正在火热的建设之中。占地50亩的葛连庄私营工业园区,现已建成18亩、10米跨度的6个大车间正在施工。点地45亩的宁庄工业园区了已建成15亩。通过“龙头”带动和园区带动,张炉集农机加工企业规模膨胀发展。由1992年不足20个配件加工望发展到1998年920多望,从业人员4000多人。先后涌现出细马庄、路庄、老贾等10多个专业村和一大批私营企业大望。年销售收入过1000万元的已有6家,过500万元的10家。细马庄村年人均收入达4000多元,占家庭收入的2/3。基本实现了家家有企业,户户有项目,年年发大财的可喜局面。废旧金属回收、利用、加工群体,异军突起。在海源阁实业公司带动下,专业户达到80多个,年回收废铁4500多吨,在加工利用的同时,实现了变废为宝、增值增效。民营经济的振兴给张炉集人带来了优厚的回报,全镇拥有私人轿车30余部,私人住宅电话600余部,手机150余部。已有12个企业购置了微机并加入了国际互联网。张炉集镇连年被聊城市评为“乡镇企业先进乡镇”、 “聊城市个体私营经济先进单位”。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