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临本王羲之七月都下二帖

【名称】晋王羲之七月都下二帖
【类别】中国书法
【年代】唐代
【文物原属】故宫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简介】
纸本,尺幅:27.7 x 25.8cm27.9 x 25.2cm。
王羲之(三○三~三六一)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後徙居会稽山阳(今绍兴)。官至会稽内史、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初从卫夫人学书,後学张芝草书,锺繇正书,博采众长,备精诸体,创妍美流便的新书体,後人奉为「书圣」。
二帖合装裱为一卷,为唐代临本。《七月帖》上有「绍兴」朱文联玺,及「明昌宝玩」,可知此帖经南宋高宗(一一二七~一一六二)内府收藏後,曾归金章宗(一一八九~一二○八)。行笔流畅散逸,却乏遒力。由帖文可知,羲之与来信问候者皆身体、心绪欠佳。《都下帖》末行有几字仅存其半,参考《淳化阁帖》所刻,显然是裁割「仁」字以下二十七字。帖中所提桓公是指桓温,蔡公为蔡谟,此帖作成於穆帝永和十二年(三五六)此时王羲之已辞官年馀,但仍不能忘怀朝廷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