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定地法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不定地法(梵aniyata-bhu^mika dharma)

俱舍家所立的六位心所之一。指恶作、睡眠、寻、伺、贪、瞋、慢、疑等八心所法。此八法通於善、恶、无记三性,其相应之界地等不定,故名不定地法。

(1)恶作(kaukr!tya)︰又名悔,谓追悔所作之业。

(2)睡眠(middha)︰又名睡或眠,谓神识昏昧。

(3)寻(vitarka)︰旧译作「觉」,指寻思,即心中所起之念。

(4)伺(vica^ra)︰旧译作「观」,指伺察, [P880-b] 亦心中所起之念,心粗而浮曰寻,心细而沉曰伺。

(5)贪(ra^ga)︰指耽著、希求顺境等。

(6)瞋(pratigha)︰对不顺境起憎恚心。

(7)慢(ma^na)︰谓自恃凌他。

(8)疑(vicikitsa^)︰谓犹豫不决。

在六位心所中,第一位!3汶大地法通善通恶、遍一切心;第二位大善地法唯是善业、不通於恶;第三位大烦恼地法唯是恶法、不通於善;第四位大不善地法无恶不作;第五位小烦恼地法但依第六识而起。而此八种不定地法,不同於前述五位心所具有决定性,故名为不定地法。

〔参考资料〕《顺正理论》卷十一;《显扬圣教论》卷一;《大乘阿毗达磨论》卷一;《俱舍论光记》卷四;《大乘百法明门论疏》。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