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公好弋
晏子谏杀烛邹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之罪有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出自(《晏子春秋·晏子谏杀烛邹》)
注:①齐景公,姓姜,名杵臼,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②烛邹,齐景公的臣仆。③弋(yì):带有绳子的箭,用来射鸟。④数(shǔ):列举罪状,数说。⑤士:先秦时贵族阶层的最低一级。⑥闻命:接受教导
齐景公喜欢射鸟,让烛邹掌管那些鸟,但鸟跑掉了。景公很生气,诏告官吏想杀掉他。晏子说:“烛邹的罪有三条,我请求列出他的罪过再杀掉他.”景公说:“可以.”于是召来烛邹并在景公面前列出这些罪过,晏子说:“烛邹,你为国君掌管鸟而丢失了,是第一条罪;让我们的国君因为丢鸟的原因而杀人,是第二条罪;让诸侯们知道这件事了认为我们的国君重视鸟而轻视士人,是第三条罪。”把烛邹的罪状列完了,晏子请示杀了烛邹。景公说:“不要杀了,我接受教导了。”
关于景公好弋的几个问题1.文中的“是罪一”、“是罪二”、“是罪三”次序能否更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理由的主次和逻辑的先后。
首先:“是罪一”是事情的本质,烛邹辜负、气恼了君主。
其次:因为“是罪一”使得君主要杀人,所以才有“是罪二”。 (是本质的联想结果)
再次:因为“是罪二”杀了人,从而导致诸侯认为“君”“重鸟以轻士”从而降低了君主的威信。才有“是罪三”(是对联想结果的联想结果)
其实,正是晏子对事情的联想救了烛邹,也正是他想救他,所以列出了第二个联想,而引申出第三个重要联想,让君主知道他此决定会产生的严重后果,所以最
后: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2.齐景公杀烛邹是因为——————————,后来不杀烛邹是因为——————————
齐景公杀烛邹是因为烛邹把齐景公的鸟放走了后来不杀烛邹是因为齐景公为了一只鸟就要把一个人杀了,这会让臣们以为齐景公是一个暴君.这种以退为进的语言方
式进行讽谏的方式方法,易于被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