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翱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李庆翱(生卒年不详)原名李转,字公度,又字小湘。清代济南历城人。咸丰二年(1852年)中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逢太平军北伐至山东境内,李庆翱奉命回籍,与给事中毛鸿宾一同办团练,抵御太平军。太平军北伐失败后,李庆翱被授为山西大同知府。不到一年,调任蒲州(今陕西隰县)知府。蒲州地处秦、晋、豫咽喉要冲,如有失则山西、陕西不保。同治初年太平军打到关中,回民纷纷响应,揭竿而起。李庆翱调兵镇压,在黄河两岸与太平军激战,多次击退太平军,致使太平军未能入蒲州。不久,李庆翱被调往颍河,同治七年(1868年)升任河东道,不久又升山西按察使、布政使。光绪元年(1875年)授河南巡抚职。身正严明,各项事务秉公处理。光绪三年,河南出现饥荒,李庆翱奏请十万两白银解困,并自行截留漕米五万石以救灾民。不久,朝廷以“报灾事迟”为由,将其参处,被降三级调用。遂辞官归里,“优游林下”。时黄河水灾频仍,连年歉收,几任巡抚遇有难解事宜都到其宅寻访,而李庆翱则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且无一涉及私事。宣统元年(1909年),经山东巡抚袁树勋奏请,撤销李庆翱的处分。着有《来青馆诗钞》。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