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学衡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谭学衡(1871-1919年),字奕章,广东新会棠下天乡礼村继龙里人。父谭国恩,曾于清光绪中叶任工部主事。

【个人简介】

光绪十一年(1885年)入广东水陆师学堂第一期读水师班, 毕业后赴英国入海军学校攻读。回国后,在北洋海军服役, 曾参加中日甲午战争。

光绪二十二年五月(1906年),清廷派他与程璧光、林国祥等5人往英国订造“海天”、“海圻”两艘巡洋舰,并兼监制。3年后率舰回国。

光绪三十三年(1917年),被任为新设立的海军处副使(未委正职)。

宣统元年(1909年),任筹建海军事务处参赞。次年年底, 事务处改设海军部,被任为副大臣。清帝退位前,任海军大臣。

1912年谭学衡任南京民国临时政府海军部正首领,几天后委任了海军总长,谭即解职。后南下广东, 曾回乡倡修围堤水利及疏浚天沙河旧河。

1914年7月,广东大水成灾。各界公举代表联同旅京人士, 呈请民国政府设立机构,疏治粤河。11月13日, 谭被任为广东治河事宜处督办,先后聘上海浦江浚河局总工程师海德生、 工程少校柯维廉(两人均瑞典籍)任治河处总工程师,于次年6月开始, 率领工程技术人员赴西江河道进行勘测,并提出《西江防潦条陈》意见书。

1915年7月,东、西、北江水同时暴涨,水患重于去年, 史称乙卯大水,测量工作被迫停顿。新会天河围堤崩决,水患严重。 谭回乡视察,协助制订抢修加固围堤方案,并继续进行开挖天沙新河。 后又在天沙河出口处新建3孔14.5米宽的耙冲水闸, 彻底解决天河围的防洪和排涝。

1916年春,西江测量完竣,之后继续勘察东、 北两江和珠江。谭在任内,在勘查河道的同时,还拟订各江河道、港口、 围题的整治、改良计划,为日后治理广东河道打下基础。

1919年7月,谭学衡病逝于北街医院,终年48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