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朗镇
总体介绍

南朗镇是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故乡,全镇面积206平方公里,是中山市面积最大的镇区。有10万亩山林和26公里海岸线,农用地面积46820亩,沿海滩涂围垦造田成垦面积5万余亩。有103个自然村,设13个村民委员会,104个村民小组;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0个居民小组。
交通区位南朗镇位于中山市东部,西靠五桂山,东临珠江口,与香港隔海相望。交通区位优越,京珠高速公路、中拱公路纵贯全镇。
旅游文化南朗镇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以山、海、泉为特色;人文资源以名人文化,祠堂庙宇,革命英烈纪念地为标志,以及浓郁的岭南民俗风情,像镶嵌在南粤大地珠江口畔的一颗颗明珠。
南朗名人荟萃,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著名的人文景观有:全国

首批4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浓缩孙中山从事革命的纪念地而建造的综合文化旅游城——中山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陆皓东故居、杨殷故居,以及蒂峰山石仔庙、崖口集益公园、赤坎孝义坊、南朗大夫第等。富有特色的民间文化有:崖口飘色、石门木兰醒狮、泮沙纸鸢、南朗和榄边的曲艺社等,深受群众喜爱。
南朗山光水色,旖旎迷人。成名的自然景观有:“活化石”——崖口红树林、二龙争珠、石狗望月、东洲观潮、云梯山、黄牛洞、逸仙水库、横门渔港等。尤其是横门渔港,面临广阔的珠江口及伶仃洋。拥有得天独厚的山水境致,环境优雅。横门出海捕鱼游,十分受欢迎。
社会经济发展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镇委镇政府充分发

挥丰富的资源优势,积极实施“生态立镇、经济强镇、文化兴镇”战略,推动南朗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08年全镇实现地方生产总值41.52亿元,增长20.13%。工业总产值134.13亿元,增长17.3%。取得了国税超5亿、地税超2亿、固定资产投资超20亿和实际利用外资超5千万美元的“四大突破”,各项主要指标增幅均位居全市前列,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城市化设施配套、平安建设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先后被评为“中国独具特色名镇”、“广东绿色名镇”、“广东旅游特色镇”、“广东省教育强镇”。翠亨村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殊荣,翠亨、崖口两村分别被评为“广东最美的乡村”和“广东旅游特色村”。08年顺利通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的考核验收。
一、工业发展前景广阔

全镇有八个工业发展基地,包括南朗万亩工业区,南朗第一、二、三工业园,大车工业园,翠亨工业园,横门工业园和正在开发的东南绿色工业园。工业用地面积共1.6万亩。其中,东南绿色工业园是05年下半年火炬区与南朗资源整合发展,计划在南朗大泉水库一带征地1万亩,首期开发5千亩,用3到5年时间建设一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成为全省首个生态工业园。
目前,全镇有工业企业480多家,上规模企业117家,规模以上企业产值达40.9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88.6%。初步形成了以新能源、电子电器、装备制造、针织、制鞋等产业为主体的区域产业。著名的企业有ABB变压器有限公司、深南电(中山)南朗燃机发电厂、建纶电器工业(中山)有限公司、开益禧半导体有限公司、通佳鞋业有限公司、侨光纺织有限公司、吉事达通讯有限公司等。
二、农业生产稳步提高
全镇水稻种植面积1.2万亩,年产量7700多吨。香蕉、荔枝、龙眼等水果种植面积1.6万亩,年产量9800吨,其中下湾龙眼被评为"广东省无公害农产品"。蔬菜种植面积4300亩,产量1.9万吨。淡水养殖7000亩,围垦养殖23000亩,水产总产量1.75万吨,产值1.6亿元,占全镇农业产值60%。以水果、蔬菜为主体的"绿色农业"和浅海养殖捕捞等"蓝色农业"渐具特色。著名的农产品有下湾龙眼、崖口荔枝、杨氏脐橙以及崖口、横门海鲜等。
三、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旅游、房地产、餐饮、商贸、客货运输等行业的规模不断壮大。全镇有商、建、饮、运、房地产等民营企业84家、个体户2700多家。较大的企业有:昆仑酒店、南朗市场、南朗车站有限公司、锦盛房地产、广弘房地产等。主要旅游点有:孙中山故居、中山城、横门捕鱼游、蒂峰山石仔庙、茶东陈家祠、崖口集益公园、红树林和燕石围等,每年接待游客达百万人次。2005年全镇第三产业GDP3.5亿元,比上年增长27%。
四、城市化建设日益完善
城市化建设不断推进,镇中心城区面积10平方公里,市政建设完善,商住小区不断发展,全镇城乡人均居住面积34平方米。京珠高速公路贯通全镇,现有国道和省道共51公里,镇道62公里,公路密度为54.85公里/百平方公里,15辆中巴在全镇实行"村村通服务"。供电保障,现有110KV变电站2座,10KV线路27条,装机容量为20.4万KVA。水源充足,有5个供水水库,总库容1342万立方米,有自来水厂1座,两条分别为直径80㎝和120㎝的供水管道与中山大丰水厂连接,日供水量可达10万吨。通讯普及,普通电话装机总容量2.48万门,全镇共安装固定电话用户2.16万门,宽带用户1211户,小灵通用户8615户。城区绿化面积108万平方米,覆盖率37%,人均绿化面积15平方米。03年5月,被评为"广东省卫生镇"。
五、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全镇共有中学3所,小学16所,幼儿园18所。有中小学生8940多人,在职教师职工共516人。今年,镇政府计划投资1.2亿元创建教育强镇。现在正在兴建一座校园面积160亩、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的、具有现代化水平的新云衢中学,并着手扩建新布点的镇中心小学(原云衢中学校园)、榄边小学和理工学校。于明年初新学期开学时,把全镇的3所中学、16所小学合并为一所职中、一所初中和4所小学,力争2007年成为教育强镇。
六、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建立健全了农村和社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机制、红十字会组织机构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今年还实施了"长者安康工程",对全镇南朗户籍的男60周岁、女55周岁以上的长者,镇政府每月发给15斤优质大米。全镇参加农村合作医疗31525人,覆盖率98%;参加社会保险三大险种共26760人;目前已参加农村基本养老保险的有6个行政村组共3300人。有颐老院一座,占地面积22亩,建筑面积4720平方米,拥有住院床位100张,现有住院老人56人。
七、文化体育设施完善
全镇有光缆主干线80公里,光纤芯长2200多公里,有线电视用户有12719户,覆盖率98.6%。中心城区建有全民健身广场、标准游泳池、儿童游泳池和400米跑道的运动场各一个,灯光篮球场2个。各村也相应建有篮球场及其他康乐设施。
八、医疗卫生事业上新水平
南朗医院占地33亩,建筑面积近14000平方米,共有在册医务人员139人。医院环境优美,设备先进,技术力量充实,被国家卫生部评为一级甲等医院和爱婴医院。
九、治安保障有力
有公安分局1个,下设7个公安派出所,共有民警共128人,治安队员108人,"三安联动"机制健全,治安防控网络建设不断完善,连续三个年度被评为中山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单位。
展望新一年的发展,镇委镇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一城四区"为发展平台,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加快发展,努力实现年度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5%。工业产值达83亿元,增长38%;农业3.07亿元,增长4.5%;外贸出口4.25亿元,增长25%。税收3.7亿元,增长38%。合同利用外资1.5亿美元。农村人均收入7518元,增长9%。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努力构建和谐南朗。
工业状况
南朗工业区是中山市政府“十五计划”立项的“市级工业区”,工业区位于镇中心,以“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效益产出”为宗旨,将工业区构筑成为吸引外资,全面促进南朗经济提速发展的福地。工业区总面积一万亩,首期已完成“三通一平”3700亩。由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进行的南朗工业区环境评估已完成。工业区主要以电子、汽车零配件、轻纺等项目为主。已吸引有本田汽车配件中浩精密机械(中山)有限公司、新加坡凯豪电子元件有限公司等财团落户工业区,世界500强企业日本普利司通已多次到工业区考察,表达了强烈的投资意向。区内用地布局合理,配套的生活设施、绿化休闲公园,将生产、商住、文化、娱乐融为一体,为投资者和员工提供舒适的工作与生活环境。镇政府以优惠政策,高效、高质的服务体系,为客商办理投资、经营的一切手续。
工业区水陆交通便利,紧靠京珠高速公路和中拱公路,新规划建设的沿江公路新港大道贯穿工业区中心。中山市人民政府已规划在“十五”计划内将中山港东移至我镇的横门出水口,建设万吨级的码头。
南朗镇建有11万伏输变电站,在南朗工业区再兴建一座11万伏输变电站,为生产和生活提供足够的用电。有完善供水网络,综合日供水量能力达9万吨。拥有程控通讯网络,随时为客户提供快捷电话交换设施、信息宽带网等的先进的信息服务。
工商、税务、金融、外经机构一应俱全,各职能管理部门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以优质的服务、诚实取信,为投资商服务,努力扩造优良的投资环境。
南朗工业区目前有:中浩、凯豪、凯联、永生国际、澳门烛业等来自美国、日本、台湾、新加坡、香港、澳门等国家地区的十多企业落户工业区。3月4日中浩精密机械(中山)有限公司、中山凯豪电子原件有限公司分别奠基动工。两间公司的动工将预示万亩工业区、年将成为高规划、高标准、高质素的中山市新兴现代工业城。
丰富的资源优势是南朗一大特点,镇内有足够的建设发展用地。已开发用地8000亩的6个工业区--南朗一、二、三工业园、大车工业园、翠亨工业园、横门工业园。有来自日本、德国、韩国、瑞士、美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近200家企业。其中大型跨国企业瑞士ABB集团公司,台湾通佳鞋业股份有限公司、台湾建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福美(中山) 纺织有限公司、皇星鞋业(中山)有限公司、香港凯职针织印染有限公司、澳门侨光集团有限公司、澳门纺织品有限公司以及广东国泰家具集团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在工业园落户。主要以旅游、纺织品、机电、家具、制鞋、机械、制衣、电子等行业为主。
现代农业

南朗镇是中山市传统农业大镇之一,拥有46000多亩耕地和大片的山地资源,又是我市的滨海镇区之一。依托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镇委、镇政府致力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整体效益,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从而确保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尤其粮食生产小区、花卉生产小区、果菜生产小区、蓝色农业生产小区四个农业示范小区的成功建立,更构筑起南朗现代农业的新格局。
蓝色农业生产小区
南朗镇利用全镇26公里长的海岸线发展滩涂养殖业,建立“蓝色农业,生产小区”,推广种养禾虫、放养白蚬以及精养南美白对虾、草虾,并建起了白蚬加工厂,还欲引进外资完善白蚬深加工厂。
果菜生产小区
针对山区的特点,南朗镇引入台商在白企村、贝外村、榄边村建立水果生产基地3500亩,在泮沙村、南朗村建立2000亩的蔬菜生产基地,形成一个规模较大的“果菜生产小区”。
历史名人孙中山
[1]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阮玲玉
[2]阮玲玉(1910——1935),中国早期影星,原名阮凤根,学名阮玉英。广东香山(今中山)南朗左步关村人,1910年4月26日出生于上海。因为当工人的父亲早逝,孩童时代就随母为人帮佣。母亲节衣缩食,让她上学读书,就读于上海崇德女子中学。1926年,为自立谋生,奉养母亲,考入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主演处女作《挂名夫妻》,从此踏入影坛。
王云五
[3]现代出版家、商务印书馆总经理。王云五,广东香山(今中山)人,祖籍南朗王屋村。 名鸿桢、字日祥、号岫庐,笔名出岫、之瑞、龙倦飞、龙一江等。1888年7月9日(清光绪十四年六月初一)出生于上海一小商人家庭。早年入上海一五金店学徒,业余在夜校学英文,并广泛涉猎多种学科,成绩优秀。1906年起,先后在上海同文馆、中国公学等校教授英文。1907年春任振群学社社长。1909年任闸北留美预备学堂教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