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阳

艺术家第十七届梅花奖得主,新派传人之一。1970年出生在评剧世家,自幼受到戏曲艺术熏陶,5岁曾登台演娃娃戏。1986年考入绥化市评剧 ,次年又到黑龙江省艺术学校进修,在新派传人廉波老师的指导下,学演了《花为媒》《断桥》《金水桥》等剧。1998年调入黑龙江省评剧团,同年拜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为师。1999年她主演了现代戏《喜鹊登枝》。她的演唱委婉细腻,能充分展示了新泊的演唱风格。
1990年在黑龙江省中青年演员折子戏表演大赛中获表演一等奖;1991年参加“全国评剧青年演员评比演出”,获优秀表演奖;1993年在“全国地方戏曲交流演出”中,获伴唱奖;1996年在黑龙江省新剧目调演中获一等奖。1999年荣获第二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浙江工商大学教授王向阳,男,1966年出生,博士,教授,浙江工商大学博士生导师。浙江省高校中青年食品科学带头人,151第三层次人才。研究方向为食品保鲜、果蔬加工,生物活性物质开发。参与和主持2项与澳大利亚、英国合作的国际合作课题,5项省部级课题,3项省教育厅课题和杭州市课题。获教育部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原内贸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教育厅高校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获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1项。发现两个新病毒。主编《食品贮藏与保鲜》、《烹饪原料学》两部书,发表论文52篇,其中SCI、ISTP、一级学报以上论文18篇。短期到澳大利亚、英国合作科学研究。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系副教授向阳 1939年9月生,河南扶沟人。1965年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生物化学专业毕业,河南农业大学农学系副教授。中国生物化学会员、河南省生物化学会理事。从事生物化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小麦生长后期活性氧伤害及防治措施的研究”获1993年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小麦生育全程化空研究”通过省级鉴定。代表性著作有合编《植物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发表论文20余篇,主要有《小麦不同生育时期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与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初步研究》《高温对小麦幼苗生理特性影响的初步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旗叶生理特性及粒重的影响》《有机酸和硼锌对小麦旗叶活性氧代谢及粒重的影响》《小麦灌浆后期高温对旗叶的伤害与脂质过氧化》《多效唑及其复配剂对小麦防例及粒重的影响》《不同光温条件对小麦旗叶生理特性及粒重的影响》等。[1]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教授男,1969年1月生,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中文系副主任,教授,文学硕士,湖南省省级青年骨干教师,全国当代文学学会会员,中文系学术带头

人。院级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方向带头人,院级精品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主讲人。科研方向为台湾乡土文学。主持完成有社科基金项目一项,省教育厅项目两项,院级项目三项;出版专著两部:《陈映真论》、《二十世纪台湾乡土小说流变论》;在《文艺理论与批评》、《当代文坛》等各类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六十余篇,其中有十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索引。获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一项,娄底市社科成果奖两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