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意象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审美意象:中国古代美学范畴。 文艺创作过程中意象又称为“审美意象”,是想象力对实际生活所提供的经验材料进行

加工生发,而在作者头脑中形成的形象显现。

单字释义:审美,亦称“审美活动”,指的是人所进行的一切创造和欣赏美的活动。是构成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满足

人的精神需要的实践、心理活动。是理智与直觉、认识与创造、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的统一

意,指心意;象,指物象。

全词释义:审美意象即对象的感性形象与自己的心意状态融合而成的蕴于胸中的具体形象。该词原为哲学概念。

提出概念:1,南朝梁刘勰在《文心雕龙》中首次将其用于艺术创造,指出“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说明构思时须将

外物形象与意趣、情感融合起来,以形成审美意象。

2,康德指出,“审美意象”是指想象力所形成的某中形象呈现,它能引起人想到许多东西,却又不能由任何明

确的思想或概念把它充分地表达出来,因此也没有语言能完全适合它,把它变成可以理解的。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