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烙画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burnt picture

概述用一种特制的铁笔,在扇骨、梳篦、木制家具以及纸绢等上面烙制成的工艺画。亦叫“烫画”、“火笔画”、“火烙画”、“烙花”。相传创始于清代。河南、广东、浙江、江苏和安徽等地都有生产。河南南阳烙花,解放前,采用铁丝仿烙笔,在油灯上炙烤进行烙绘,仅能生产筷子、尺子、木梳等小件日用品。解放后对制作工艺和工具进行改革,由“油灯烙”改为“电烙”、“躺烙”、“座烙”,将单一的手工烙笔改为大、中、小型号的电烙笔,并可随意调温,从而发展了烙版、烙纸、烙绢等工艺。烙绘时可进行润色、烫刻、细描和烘晕,色泽呈深浅褐色,古朴典雅,别具一格。产品行销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烙花筷,1980年被轻工业部评为部优质产品。

历史据说,清代初年,河南的一位火烙画师傅来慈溪沈师桥寻找祖籍,不料遭遇洪水。迫于生计,这位火烙画师傅只得住下,开始用自己的火烙画手艺谋生。自此,火烙画在慈溪沈师桥落户。

特点原始的火烙画制作工艺十分讲究,通常用油灯烧热银笔,在筷子、板上烫制图案。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范旭昶开始用电烙铁在三夹板上试验烫画。此手艺大获成功,并深受群众欢迎。以烙铁作火烙画,运笔自如,色泽可淡可浓,山水、人物、花鸟等栩栩如生,各类传统画种,无不可及。

现状宁波市与当地有关专家对火烙画工艺十分重视,多次对此进行考察、研究,并认为此民间工艺在宁波较为罕见。

省市有关媒体对火烙画相继作了报道。范旭昶的火烙画《风雨归牧图》在宁波市首届农民艺术节上获得一等奖,其本人也获得“宁波市十佳农民艺术家”称号。[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