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骨之疽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名称】:附骨之疽

【拼音】:fù gǔ zhī jū

【解释】:疽:一种毒疮。紧贴着骨头生长的毒疮。比喻侵入到内部而又难于除掉的敌对势力。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冤狱》:“带一名于纸尾,遂成附骨之疽,受万罪于公门,竞属切肤之痛。”

【示例】:清·谭嗣同《上欧阳中鹄书》欧阳中鹄批跋:“阴弃者如瘵病,如附骨之疽。”

【使用频率】:生僻成语

【年代】:近代成语

【结构】:偏正式成语

【词性】:贬义成语

【辨误】:常误作“附骨之蛆”。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