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服装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舞台服装

服装简介舞台服装 costume of theatre

演员在演出中穿用的服装。它是塑造角色外部形象,体现演出风格的重要手段之一。舞台服装源于生活服装,但又别于生活服装。它和化妆是演出活动中最早出现的造型因素。

舞台服装一般分人物服装(戏剧人物服装,包括话剧、歌剧、舞剧,戏曲、戏剧小品、拉场戏、独角戏中的人物服装)、演员服装(音乐、舞蹈、杂技、魔术、曲艺等演员服装)两大类。

设计要求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塑造舞台形象手法,但总括起来舞台服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帮助演员塑造角色形象;

②有利于演员的表演和活动;

③设计应力求与全剧的演出风格统一;

④应能满足广大观众的审美要求。

服装历史在古希腊戏剧家埃斯库罗斯剧作的演出中,演员身穿各色带有花饰的长袖袍子,头戴面具,蹬高底靴,以夸大演员的身材,使观众在远距离内能清楚辨认。到了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时代,剧中人则以有悲剧色彩的黑色服装为主,已与当时的爱奥尼族样式相接近。古希腊喜剧服装则更为夸张,到米南德为代表的后期希腊喜剧服装向生活服装靠近。

欧洲中世纪的宗教剧中,由僧侣兼任的演员,就以平时僧袍为演出服。中世纪后期,各大行会资助演出工作,因而炫耀财富,攀比气质,演员们服饰华丽,幻想式与象征性舞台服装争相出现。

文艺复兴时期,在历史剧的演出中,角色服装除首饰及手用小道具有所变换外,与日常生活服装距离很小,如莎士比亚剧作的演出,演员一般即穿伊丽莎白时期的生活服装上台。17世纪宫廷舞台的戏剧从服装到布景都在争奇斗艳,以炫耀为目的。意大利的假面喜剧(即兴喜剧)则又别具一格,定型化角色必须戴假面具穿上特制的定型化服装上台,以便观众识别。18世纪欧洲舞台上出现了一股考古风,为了追求历史真实,加强真实感,服装上添加了若干有历史特征的饰物,法兰西喜剧院演员塔尔马更带头穿着仿古罗马服装演出。后来考古风愈演愈甚,致使舞台服装竟按博物馆中实物仿制,直至进入20世纪前后法国 A.安托万导演的《群鬼》与俄国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导演的《夜店》才扭转局面。

1890年后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构成主义、未来主义等现代流派戏剧相继出现于欧洲剧坛,曾一度风行的自然主义戏剧剧作受到了挑战和排斥。在现代派的戏剧演出中,包括莎士比亚剧作在内的古典名剧,舞台服装也都变得抽象化、怪诞化,设计者的主观因素明显加强,从而行成一股强有力的冲击力。1928年起,英国导演B.杰克逊使用现代服装演出《麦克白》引起轰动,随之出现了以日本歌舞服装演出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和以阿拉伯服饰演出的《第十二夜》。

服装发展20世纪30年代以来,西方戏剧观及舞台美术的设计思想经历了很大变化。写实主义与非写实主义戏剧在服装设计领域里都开创了各自的广阔天地,形成多样化的格局。

传统的中国戏曲服装的特点在于它的装饰性、夸张性与可舞性,而且角色的行当化和服装的程式化关系密切。20世纪20年代,在西方戏剧的影响下,中国话剧服装才完全摆脱了程式化影响进入生活化阶段。40年代,在话剧《升官图》中丁聪设计的服装成功地作出了漫画式的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3000多个剧团中,多数已有了自己的服装设计和制作力量。从50年代起,郁风设计的《荷花舞》服装、张正宇设计的《屈原》服装、鄢修民为《蔡文姬》、《虎符》设计的服装以及关哉生的《茶馆》服装都达到较高水平。李克瑜为《天鹅湖》、京剧《奥赛罗》设计的服装,穆弋清为《宝莲灯》设计的服装和李恩为舞剧《风鸣岐山》设计的服装都曾获得好评。1985年在中国举行的莎士比亚戏剧节中曾以中国的传统戏曲服饰演出莎剧《李尔王》与《第十二夜》,也获得广大观众认可。而在其他的话剧演出中也曾出现过不表现时代感与地方性的“中性服装”。

舞台服装的作用舞台服装是塑造角色外部形象,体现演出风格的重要手段之一,素来以式样的多样化、个性化、流派化、潮流化等特点著称。古谛舞台服装设计,团队设计师都拥有丰富的影视剧、舞台剧、演出剧团等演员服装设计及制作经验,同时汇集经验丰富的一流制版师,在保持艺术本色的同时,摆脱传统舞台服装的呆板,从而打造出既有文化气息、又有新奇、又实用的舞台服装。

古谛舞台服装设计经验丰富,尽展中国5000年服装服饰的风采,满足各界群众文化生活的需求,向各类文艺演出、舞台艺术、影视传媒、宣传广告、盛大聚会及个人需求,提供设计制作民族服装及各种演出服装,来图来样定做和设计服务。承接定做中国56民族服装(藏族,蒙古族,维族,彝族,傣族等)以及国外各民族服装服饰(西班牙,印度,韩服等)以及各种舞蹈,演出服装以及影视服装,婚纱旗袍礼服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