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宝忠
康宝忠(1884~1919)字蝶庵,又字心孚。祖籍陕西城固,因其父在川为官,故宝
忠兄弟皆生于蜀。清光绪三十年(1904)夏赴日,入经纬学校,任陕西留日学生同乡会
干事长。翌年七月加入同盟会。七月二十日(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正式成立,
被举为总部评议员,对同盟会发展多有贡献,井勿幕、于右任即由他介绍加入该会。
同年十二月,他积极参加了中国留日学生反对日本政府颁布取缔中国留学生规则《关
于许清国人入学之公私立学校之规程》的斗争(史称《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事件),
任留日学生会总干事。清政府下令逮捕留日学生中反日、反清的骨干人物,康亦名列
其中。光绪三十二年(1906)初,同盟会派遣留学生中的同盟会员归国筹划反清革命,
康奉派与四川籍革命党人回国赴川策动,不幸事泄,一些革命党人被捕。四川总督锡
良面责康父,并责令交出宝忠,嗣因锡良调离四川,才免受牢狱之苦。他复返日本,
随章太炎学习国学,又入早稻田大学经济科。同年十月十七日(12月2日) ,由黄兴主
持,在日本东京神田锦辉馆举行《民报》创刊一周年庆祝大会,到会者近万人。孙中
山在康和景梅九的陪同下进入会场并发表演讲,受到与会者的热烈欢迎。
宣统元年(1909)康由日本回窀钢霾渭恿饲逋⒕傩械牧粞际裕既【偃耍?授七品京官,被分派到邮传部,先后任大清银行学堂教习、监学、代理教务长。二年
三月初七(1910年4月16日),汪精卫谋杀清摄政王事发被捕,康亦被清政府怀疑跟踪,
遂借年假以省亲为名返四川成都暂避。三年(1911)正月,因父去世,居丧在家。四川
保路风潮兴起,革命党人以康家为聚集地点,密谋反清起义。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
义爆发,康赶赴重庆时,张培爵等人已宣布独立,请康出任内务部部长。他推辞未就,
旋赴南京任临时大总统府秘书处文牍科负责人,又被推举为临时参议院议员。在讨论
建都时,康力主迁往北京,与孙中山建都南京之主张相左。后经于右任 (时任临时大
总统府交通部次长) 力劝,方放弃己见,但未出席参议院会议。接着,通电辞去议员
职务,与友人组织图书公司,普及教育,同时兼任《民主报》记者;又与章士钊创办
《独立周报》,每期均有他的文稿。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康亦被袁世凯政府猜
忌。同年任吴淞中国公学教务长,在经费极端困难的境况下坚持办学,直到1915年学
生毕业方辞职。同年赴北京,先后任北京大学讲师、教授及北京法政专门学校教员,
主讲中国法制史。1916年,北京大学在国内首设社会学班,请他讲授社会学,被誉为
中国第一位社会学家。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康同情并支持进步学生的爱国行动,被
举为北大教职员干事会干事,北京教职员联合会总务干事、主席。他办事认真,不辞
劳苦,常从早晨奔忙至深夜,致使心力交瘁。同年11月1日在北京法政专门学校授课,
课间休息时,突发急病逝世。遗著有《社会学讲义》《社会政策》《伦理学》《中国
法制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