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胎瓷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古代陶瓷品种,始创于唐代,是唐瓷的一项新创造,同时期还有秘色瓷、彩绘瓷、花釉瓷等等。

绞胎瓷是采用黑胎土和白胎土混合在一起制胎,拉坯成型,目的是塑造出像木头纹理一样的效果,上釉后烧造成绞胎瓷。由于两种胎体烧造条件不同,对工艺的要求很高,装饰效果犹如犀皮漆器一般,产量不大。

亦称“搅胎瓷”、“透花瓷”。陕西、河南的唐墓曾出土有绞胎杯、碗、三足小盘、长方形小枕等。1972年陕西乾县唐懿德太子墓出土一件三彩绞胎骑马射雕俑,是目前仅有的一件绞胎瓷塑。绞胎瓷始于唐,宋靖康之变后烧制中断。1981年。修武县当阳峪陶瓷厂经过数百次试验,又成功地仿制了绞胎瓷。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