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神坛

青铜神坛简介古蜀人心中的天堂
青铜神坛,跟青铜神树一样,被誉为三星堆最为神秘的青铜神器。二号祭祀坑中共出土了三件青铜神坛残件,它们无一例外,全部成了碎片。考古学家历时两年,才将神坛成功修复。
修复后的青铜神坛共分为四层。底层兽形座,是整个神坛的基座,其中的兽,便是著名的“坛下神兽”。神兽的造型,具有很强的动感,彷佛正在用尽全身力气支撑着上面的神坛。它们的眼睛是纵目的。一说这种神兽叫角端,跟麒麟一样,是上古时的神兽。两汉时期的成都人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就写到:“神兽有麒麟和角端”。据说角端日行万里,通晓四夷的语言;世间的事,都瞒不过它。寺庙里的和尚常常圈养它们看护寺门,它对人和善,专吃豺狼虎豹。
第二层居住着四个大立人,他们的脸,跟出土的纵目面具一样,威严肃穆。剽悍的身体上,套着一件紧身的对襟衣;衣服背后,画着数轮正在散发着光芒的太阳,这个太阳造型,很容易就让我们跟金沙的太阳神鸟联系了起来。大立人戴着帽子,系着腰带,手中抓着一根藤条。更为奇异的是,在它们的帽沿上,还有左右两张脸。模样很怪,长眉、大眼、直鼻、阔口,活像个小丑。
第三层是高山。四座山峰相连,峰顶上还有一轮太阳。也许,古蜀人想塑造的场景正是太阳在正午照在山顶上那壮观的一幕。这些山峰围成了一个封闭的“盆地”,这就让我们想起了四川盆地。我们知道,四川周边有秦岭、岷山,四川盆地由此形成。难道3000年前,古蜀人已经知道他们生活的地方,就像一个被包裹着的圆盆一样?
最上面一层是最神秘的,这似乎是一个方形的匣子。匣子镂空雕刻着五个古蜀人,他们可能是古蜀国的巫师,通通盘着头,穿着祭祀用的长裙,双手呈环状,如同青铜大立人一样抓着什么。神坛的用途,也异常扑朔迷离,一说它代表天帝的宫殿;一说它反映着古蜀人天、地、人三界观念。
青铜神坛修复工程因年代久远,三星堆文物出土时很多都残损严重,其中尤以青铜神坛和大面具为甚。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正式启动青铜神坛和大面具这两件珍贵文物的修复工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特聘文物修复专家杨晓邬主持两件珍贵文物的修复工作,所内3名中青年业务人员自愿拜其为师,学习文物修复技术。
修复要两年时间
青铜神坛和青铜大面具是蜀人先民祭拜天神的礼器,1987年出土于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青铜神坛虽然只有50多厘米高,但却是国内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有代表性、图案和工艺最精美复杂的青铜器。
据杨晓邬介绍,青铜神坛目前还只是100多件残缺的碎片,得需要两年时间的修复才能恢复完整。目前修复最困难的地方是,不少碎片由于生锈粘合在一起,很多变形严重。大面具是大型青铜器,修复完成后规模仅次于纵目面具。
开辟个修复展厅
三星堆博物馆馆长肖先进介绍,三星堆出土的很多文物都面临着修复和保护的难题。他透露,近期杨晓邬将带领3名徒弟在三星堆成立一个青铜文物修复工作室。三星堆博物馆也打算新建一个修复展厅,专门展示考古专家的精湛文物修复技巧和文物修复的程序,让观众参观时有更多收获。
文物修复缺人才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3名中青年业务人员拜杨晓邬为师。省文物局副局长高大伦说:“现在全国所有博物馆的馆藏文物有1200万件,可绝大多数文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残缺和破损。中国考古发掘缺少人才,而文物修复更缺人才,这是困扰国内历史界的一个重大难题。”据高大伦介绍,现在很多大学的历史系有考古专业和博物馆专业,可就是没有专门的文物保护专业,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而这次由考古研究所公开组织拜师仪式,在全国都是首次。
新闻人物“文物大夫”一片片拼出神树
现年56岁的杨晓邬是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委员会会员,专业从事文物修复保护工作。1987年以来,他主持了三星堆祭祀坑出土文物的修复工作,这些文物不仅造型奇特、结构复杂,而且都被敲碎和烧毁,修复难度极大。如青铜神树,破碎成若干块残片,全貌不明,经过他反复拼对研究,制定多种方案,经历3年多的艰苦努力,终于修复了高达395厘米的青铜神树。他还完成了三星堆出土青铜金面头像、青铜大面具、玉边璋等一级文物的修复任务,受到了高度评价。
三星堆位置:位于成都历史文化名城--广汉城西鸭子河畔,距成都约30公里,行程约30分钟。
三星堆由来: 在马牧河南岸的台地上,原有三个巨大的黄土堆起伏相连,呈东西排列,分布在一条直线上,看上去宛如天空的星辰,当地人即称为"三星堆".。
简介:三星堆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青铜时代遗址。位于四川广汉南兴镇。1980年起发掘。在遗址中发现城址1座,据认为,其建造年代至迟为商代早期。已知东城墙长1100米,南墙180米,西墙600米,为人工夯筑而成。清理出房屋基址 、灰坑、墓葬、祭祀坑等。房基有圆形、方形、长方形3种,多为地面木构建筑。自1931年以后在这里曾多次发现祭祀坑,坑内大多埋放玉石器和青铜器。1986年发现的两座大型祭祀坑,出土有大量青铜器、玉石器、象牙、贝、陶器和金器等。金器中的金杖和金面罩制作精美。青铜器除罍、尊、盘、戈外,还有大小人头像、立人像、爬龙柱形器和铜鸟、铜鹿等。其中,青铜人头像形象夸张,极富地方特色;立人像连座高2.62米,大眼直鼻,方颐大耳,戴冠,穿左衽长袍,佩脚镯,是难得的研究蜀人体质与服饰的资料。祭祀坑的年代约当商末周初,被认为是蜀人祭祀天地山川诸自然神祗的遗迹。
三星堆博物馆三星堆因三座突兀在成都平原上的黄土堆而得名。三星堆遗址发掘出大量古蜀国各种工具和器物,在世界考古学界引起了轰动,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星堆博物馆位于三星堆遗址东北角,地处历史文化名城广汉城西11公里处的三星村鸭子河畔。三星堆博物馆集文物收藏保护、学术研究和社会教育等多种职能为一体,采用现代化科学手段实施管理。这里不仅是学习古蜀历史的基地,古蜀文化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的中心,而且还将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又一新的旅游胜地。
三星堆遗址三星堆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青铜时代遗址。位于四川广汉南兴镇。1980年起发掘。在遗址中发现城址1座,据认为,其建造年代至迟为商代早期。已知东城墙长1100米,南墙180米,西墙600米,为人工夯筑而成。清理出房屋基址 、灰坑、墓葬、祭祀坑等。房基有圆形、方形、长方形3种,多为地面木构建筑。自1931年以后在这里曾多次发现祭祀坑,坑内大多埋放玉石器和青铜器。1986年发现的两座大型祭祀坑,出土有大量青铜器、玉石器、象牙、贝、陶器和金器等。金器中的金杖和金面罩制作精美。青铜器除罍、尊、盘、戈外,还有大小人头像、立人像、爬龙柱形器和铜鸟、铜鹿等。其中,青铜人头像形象夸张,极富地方特色;立人像连座高2.62米,大眼直鼻,方颐大耳,戴冠,穿左衽长袍,佩脚镯,是难得的研究蜀人体质与服饰的资料。祭祀坑的年代约当商末周初,被认为是蜀人祭祀天地山川诸自然神祗的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