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高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李子高(1880~1930) 名德升,乳名满盈,字子高。陕西蒲城人。1914年4月,

收留因打死本县作恶多端的大恶霸李桢而被官府缉拿的同乡“刀客”杨虎城,并与杨

结为异姓兄弟,举荐杨当了他创建的民团团总,自任副职。

1915年冬,民党井勿幕等发动反袁护国运动,李、杨积极响应,参加陕西护国军

转战华县、华阴、大荔一带,截击陕西督军陆建章部,屡战皆捷。1916年李、杨的部

队被编为陕西陆军第三混成团第一营。团长王银喜(飞虎)拟定李出任营长,李诚恳

谦让,举荐杨任营长。1917年末,支持杨虎城率部参加陕西靖国军,杨任左翼军第五

游击支队司令, 李任杨部营长。1918年2月,靖国军左右两翼联合进攻西安,由于命

令不统一,被督军府的陈健所部突破。李仅率一连顽强抵抗,主动负起掩护重任,30

多人在激战中牺牲,使全军安全撤离抵达渭北,博得友军一致称赞,史称“光台庙之

捷” 。同年4月,陈树藩勾结刘镇华,调动万余兵力妄图一举歼灭靖国军,杨虎城奉

命坚守关山东之界坊堡,兵力不足一千。面对强敌,李身先士卒,指挥所部鏖战八个

昼夜,终于遏止了陈军的进攻,史称“关山界坊之役”。1921年陕西靖国军解体,杨

虎城迎于右任于武功,重建靖国军,李任第一路副司令。1922年,不愿接受直系军阀

改编的杨虎城部,遭到直系三万余兵力的进攻。在马嵬、武功战役中,李冲锋陷阵,

扼守要地,“仅率两营,当直、皖、豫三师两旅之众,狙伺弈劫,裹创血战四十余日,

声援并绝,几以身殉”。因寡不敌众,退守凤翔。为保存靖国军这支唯一的队伍,李

建议杨虎城暂附陕北镇守使井岳秀部。 同年5月,李随杨虎城率部千里转战,进入陕

北。杨暂时脱离队伍,闲住榆林,部队改编为陕北镇守使署暂编步兵团,李为团长。

他训练军队,广纳才士,养精蓄锐。

1924年10月,冯玉祥、胡景翼、孙岳等发动北京政变,成立国民军。在胡景翼规

劝催促下,井岳秀部被改编为陕北国民军,任命杨虎城为前敌总指挥,李任第二支队

司令,率师南下关中,与渭北之北京政府部队鏖战,攻取韩城、合阳。杨部旋又改为

国民军第三军第三师,杨任师长,李为高级幕僚。1926年春,直系军阀吴佩孚支持刘

镇华再入潼关,祸害陕人,杨虎城和陕西军务督办李虎臣合力坚守西安,李子高留驻

三原配合友军同强敌长期艰苦奋战,保卫三原不失。西安解围后,杨虎城被任命为国

民军联军第十路总司令,李任第十路副司令。1927年春随杨虎城参加北伐,开赴陇海

线归德(今河南商丘)一带作战半年,失利后退皖北休整。1928年,部队被编为国民

革命军暂编二十一师开往鲁南,李因积劳成疾,在山东养病。1929年到1930年,杨部

先后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十四师、陆军第十七师和第七军、讨逆军第十七路,李

都担任杨虎城的副职。他时刻关心前方将士,无心在山东养病,带病赶至河南南阳,

终因劳累过度,于1930年10月病故。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