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鸿

现代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198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同年分配到中国艺术研究院资料馆工作,负责古籍资料整理及编目。1993年调入现代中国艺术研究院所,任《美术史论》编辑兼编辑部副主任。1995年《美术史论》改刊为《美术观察》,任编辑部主任兼栏目主持。2000年转入中国艺术研究院本美术研究所现代美术研究室,研究方向为近百年来北京地区的书画前辈,著有《郭风惠研究》等。现为副研究员,北京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
东汉梁鸿东汉诗人。生卒年不详。字伯鸾。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市西北)人。王莽末,梁鸿幼年,随父寓居北地(在今甘肃庆阳西北)。东汉初,曾入太学受业。学毕,在上林苑牧猪。后归平陵,娶孟氏女子,有德无容,为她取名孟光,字德曜。后共入霸陵山中隐居,耕织为业。汉章帝时,因事出函谷关,经过京城,作《五噫歌》讽世,章帝闻知,不悦,下诏搜捕。于是改姓运期,名□,南逃至吴,为人作雇工。东家见孟光进食"举案齐眉",认为妻子对丈夫如此敬重,可见并非一般佣工,乃礼遇之。梁鸿遂在吴闭门著书。死后葬于要离墓旁。
梁鸿诗今存3首,俱载《后汉书》本传。《五噫歌》仅五句,每句后有一"噫"字感叹,为楚歌变体,写登北芒山望京城宫殿豪华,感慨"人之劬劳兮,噫!辽辽未央兮,噫"讽刺章帝劳民伤财,患害不尽,表现出对国家人民的深切关心和忧伤,是一首大胆批判现实的优秀作品。诗歌通过宫室崔嵬的帝京与劬劳未央的人民的鲜明对比,直接对帝王提出指斥。诗中很特别地连用五个感叹词“噫”句,表现了强烈的愤慨。在文人一片歌功颂德声中,写这样的诗也是需要勇气的.所以魏、晋之际的赵至说他"登岳长谣","以嘉□之举,犹怀恋恨"(《与嵇茂齐书》)。《适吴诗》是骚体,作于南逃路过齐、鲁之间的时期。诗中抒写志业蹉跎的孤愤,尖锐指责谗言得用,是非颠倒;深深感伤"哀茂时兮逾迈,愍芳香兮日臭,悼吾心兮不获,长委结兮焉究",颇有屈辞遗风。《思友诗》则是在吴思念旧友的短歌,也是骚体诗。总起来看,梁鸿诗富有现实性,反映东汉前期一部分下层士人的不满情绪和反抗精神;在诗歌形式上则表现出东汉前期文人创作仍以骚体为主,而有所变化。
附作品:
【五噫歌】
陟彼北芒兮,噫![1]
顾瞻帝京兮,噫![2]
宫阙崔巍兮,噫![3]
民之劬劳兮,噫![4]
辽辽未央兮,噫![5]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教师女,1973年生于河南邓州。200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师从王富仁教授,获文学博士学位。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化研究,文艺思潮研究,文学批评。发表学术访谈著作《巫婆的红筷子》(春风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文学解读《外省笔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曾在《文艺理论与批评》《当代作家评论》《文艺争鸣》《南方文坛》《上海文学》《中国图书商报》等学术期刊、报刊发表论文和专栏文章多篇。现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