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健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孙健

解放战争革命烈士(1914- 1947)(1914·1~1947),原名晋德,字小康,淄川县九区(现淄川区寨里镇)北沈马庄人。肄业于淄川县立简易师范。后去洪山鲁大公司分析所搞煤炭化验。1938年加入八路军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同年4月到鲁南军政干校学习,期满后编入三支队。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提升为蒲台县县长。1947年,在解放蒲台战斗中牺牲。

原国务院副总理(1936-1997)【图】(1936-—1997.11),河北定兴人。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天津大成电锯厂、天津中国机械厂当工人。1956年6月后,任天津内燃机厂工人、干部、武装部副部长、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革命委员会第一副主任。1970年9月任天津一机局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73年1月任天津市生产指挥部副主任。同年11月后,任中共天津市委常委、书记。1974年1月任天津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75年1月任国务院副总理。在“文化大革命”中犯有严重错误。1978年3月被免去职务,回天津机械厂工作,后任厂技术改造办公室副主任。1987年7月任天津进口设备检验处科长。1990年5月任中国机械工业供销总公司华北公司总经济师、机电部经理。是中共第十届候补中央委员。1997年11月在天津病逝。

从国务院副总理到公司经理:孙健的特殊人生轨迹

有的人,生活在天堂里,一交厄运便下地狱;而有的人,从天堂跌下,也就融入人间,继续发出生命的光和热。中国,有一位曾当了三年国务院副总理的北方汉子,就属于这后一种人。他的名字叫孙健。

时空倒转。镜头被拉回到中国历史上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

1975年,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时任天津市分管工业的副书记的孙健当选为国务院副总理——达到了他一生权力的顶峰。这一年,他只有39岁。

他从国务院副总理位置上跌下来之后,有朋友曾问他:“你当年到底是怎么被相中并当上副总理的?”

“这对我来说也是个谜。”黑黑胖胖的孙健沉吟片刻后,很谨慎地说:“我只知道当时经办的手续大概是这样的,先是政治局报毛主席批准,再交十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在第四届全国人大会议上,由周恩来总理提名,后当选为副总理。”

这其中自然有许多历史的原因,其中众所周知的实情是,第四届全国人大召开前夕的1974年底,王洪文飞到长沙向毛泽东告黑状,毛泽东批评了“四人帮”,并决定第四届全国人大仍由重病在身的周恩来出面组阁……于是,命运之手就把孙健推上国务院副总理的宝座。

自1951年来到天津内燃机厂学翻砂开始,孙健在广阔的时空背景走了一个轮回——从学徒工到班组长,从车间主任、团委副书记、保卫科科长到党委书记,从天津市抓工业的副书记升任为国务院副总理。他最终像赛场上灵巧的体操运动员,以一个空中转体三周半的高难动作回落地面一样,又回到了最初生活和养育他的这块土地上。

翻砂工在工业领域里算得上是最苦最累的活儿。孙健从生活的底层熬起,几乎在通往仕途的所有台阶上都站过。当天津市分管工业的副书记的时候,他来了个笨鸟先飞,跑了近600个企业;进京后第一次参加国务院会议,周恩来总理在给副总理们分工时,以他那特有的口气说:“孙健最年轻,多到下面跑跑,花3年时间掌握情况,便于今后工作。”

按照周恩来总理的吩咐,他马不停蹄地跑了全国各地许多地方。也许是因为自己太年轻却身居要职,他处处谨慎小心,从不张扬自己。可作为手中掌握国民经济建设中举足轻重的工业和交通两大块的副总理,他即使不张扬,即使处处谨慎小心,也必然是新闻是热点。当回忆起那段经历的时候,孙健说:“我必须老老实实干事,夹着尾巴做人。像什么钓鱼、打猎、游山逛水的事从不沾边。无论到哪儿去从来不要警车开道,安排了也要撤掉,没有这个必要。我自知是小马拉大车,水平不够……”

他手下的秘书和工作人员一方面觉得他为人不错,是好人,没有架子,同时又觉得跟着他有点窝囊。别人的首长总有一些丰富美妙的活动,当时正是文艺禁锢时期,文化生活很枯燥,最诱人的就是能调来内部电影看看。然而,这些好事都与孙健无缘,他刚到上边,脚跟还没站稳,似乎还摸不着大门,即使想看内部电影,也不知到哪儿去调。身为国务院副总理,他办公的环境比较宽敞,院子里有块空地,他觉得不种点什么有点冤,好不容易挤出点业余时间,便把身边的工作人员聚到一起,教他们如何种白菜、茄子或者大葱、豆角什么的,并亲自做示范。工作人员暗自苦笑,但做起来却不敢有一丝马虎。

一天,孙健正在中南海散步,半路遇上了同时担任副总理的谷牧,老人以关心的口吻问他:“你怎么还不把家属接来?”

孙健说:“你这当师傅的还不知道这样一条规矩吗?学徒期间是不许带家属的。”

谷牧被他的这句话逗乐了,细一琢磨,确实也是个理儿。

在老百姓眼里,孙健身居国务院副总理的高位,而在他的内心,他朴实地把自己当成真正的“学徒”。其实,他的心情并不像他说的那么轻松。自当上天津市分管工业的副书记后不久,他就得了失眠症。升为副总理后,他这种症状越发严重了。中国是十分讲究资历和辈分的国度。如果单单把这种职务上的升迁算作一种从政经历的话,那么他的这种经历真是太单纯了,这种单纯使他体味不到或把握不住政治漩涡深处的底蕴。他只能靠自己当翻砂工时锻炼出来的那股坚韧的劲儿,或用当时经常提到的“巴黎公社社员”的热情与义务,来行使国务院副总理的职责。

“四人帮”垮台后,孙健又在副总理的位置上干了两年。1978年夏天,他正在外地检查指导工作,突然接到来自北京的电话,通知他停职检查。这本是他预料中的事情,他放下电话后,心情反而平静了许多。随后,他像断了线的风筝,在无情的政治风雨中坠落。中南海的日子与国务院副总理的生活,成了他42岁前的一段经历与记忆了。

有关方面找孙健谈话,他当时只有一个要求:回天津。这或许正应对了上边“哪儿来的回哪儿去”的精神,最后经过有关方面的严格审查,答应了他“回天津”的要求。虽然他要为这3年的副总理生活付出代价,但他相信自己的风格和人品并未受到政治与权力的骄惯与毒害,因为他那几年干的都是非常具体和比较实际的工作,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并未掺和其他方面的事,因此也就少却了许多精神负担与麻烦。

应该说,在这一点上孙健是幸运的。这或许可以被认为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能量守衡。

当年,孙健的升迁与高就,并未使他的老婆孩子得到什么荣华富贵般的实惠。如今,他回到家,很快便恢复了平民角色,全家亦一如既往地过起平静的日子。

被许多所谓的当代或现代人所忽视的家庭,终于在这个时候发挥了奇迹般的作用,它所产生的魅力应当说是弥足珍贵的。

工厂似乎可以说是孙健的图腾。作为中共党员,他最终服从了组织上的安排,去天津机械厂上班。老伴早晨起来仍像当年侍候他去工厂上班那样,把头天晚上做好的饭菜装进一个饭盒里,他拎起来骑上自行车就出门了。到了工厂,早饭吃掉饭盒里的一小半,中午吃掉另外那一大半。有时不带饭,就到食堂排队买碗豆腐脑儿、一碟咸菜、四两大饼或两个馒头。

工人们问他:“老孙,你怎么老吃这个,也不换换口味儿?”

他回答得很坦然:“这对我的胃口,也符合我的经济条件。”

其时“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不久,而“文化大革命”的思维惯性仍在一些人的心里发生着作用。孙健刚回天津的时候,市里想做个姿态表示一下,于是召开了一个范围很小的批判会,参加批判会的都是区局以上的领导干部。机械局是天津机械厂的上级主管单位,这个局的党委书记老尹便被安排坐在第一排。此人曾是孙健的老上级,见孙健走上批台,他站起身来,伸出手:“老孙,身体怎么样?”

孙健当时一怔,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掉下来。他赶忙回一句:“挺好!谢谢!”之后,他想了很多很多:当时众目睽睽,别人正忙着跟自己划清界限,躲都躲不及,而老尹却敢跟自己握手打招呼,假如换个位置,自己能这么做吗?

这事儿足以让孙健刻骨铭心一辈子!

孙健的性格基本上是属于农民式的。他顺从自然,随遇而安,默默地接受和理解命运的安排。他懂得,凡是发生的就应该发生,有些事情不能细究,一句话——“宜粗不宜细”,不必非要问出个为什么。他就是在这种心态支配下,走进天津机械厂的。他又闻到了他生命中所熟悉的那种气味。这种环境和气味,仿佛是上好的中药,他那严重的失眠症在紧张而忙碌的劳动中一下子去了根儿,不要说晚上回家他睡得踏实深沉,就是中午,饭碗一搁,不消10分钟就能入睡。

孙健毕竟曾在国务院副总理的位置上干过3年,在中国有此经历的人凤毛麟角。刚到天津机械厂的时候,他去趟厕所,工人们也在背后议论:

“看见了吧,这就是当过副总理的孙健。”

“别看人家当过副总理,大小便却跟咱一样去咱工人的厕所,而不去党委的厕所。”

所谓“党委的厕所”设在厂办公楼里,有专人打扫,比厂区大院中谁来谁用的厕所要干净些。

在工厂里劳动了几年后,1985年初,上面终于来了精神,说可以适当安排孙健作为中层干部使用。那一年,天津市投资500多万美元,引进了德国一家摩托车公司的全套设备和全部的技术软件,并决定将摩托车心脏部位的发动机生产线放在天津机械厂。引进生产线需要新厂房,时间紧,任务重,且又是天津市的重点工程之一。于是厂长拍板决定,将这项重点工程的基建任务交给了孙健。

孙健接受任务后,首先要求他的办公室成员,每天必须提前10分钟上班,晚10分钟下班。而他自己每天则提前半个小时进厂,打水扫地。紧张时,他就干脆吃住在厂里。在紧张而忙碌的工作中,他丢掉了所有的心理负担,重新以兢兢业业的、最基层的业务员的姿态进入社会。那些日子里,上至市政府各部委和区局等大机关,下至厂矿、街道和农村包工队,到处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用他本人的话说,是“一天从早忙到黑,手脚不闲”。

在紧张而忙碌的工作中,孙健干出了成绩,重新得到了人们的认可。1987年初,天津机械厂召开一年一度的先进表彰大会。这次表彰大会,除了像以往那样颁发荣誉证书以外,厂头儿决定给为数不多的几个厂级先进来点实物。奖品是毛毯。

表彰大会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孙健就坐在大礼堂的前排。尽管开会前他已经知道自己又被评为厂级先进,可当厂长念到他的名字时,他还是感觉有些不自在,同时感觉有千百双眼睛盯着他的后背,直弄得他身后怪痒痒的。

是啊,当年任国务院抓工业、交通的副总理,今天却坐在老百姓的人堆儿里,而且还要走上台去接受厂长的颁奖,这反差实在是太大了。当年他曾经多少次走上台,或发言或颁发奖状,今天工人们连续3年选他当先进,前后一对比,他真是百感交集。这时,旁边的人看着他还在愣神,便推着他站了起来。脚好像是别人的脚,他犹豫着往台上走,于不经意间又被连接麦克风的电线绊了一下。当他从厂长手中接过奖品时,台下的工人为他鼓了好长一阵子掌,坐在大礼堂后面的一群工人甚至还站起来喊:“孙头儿,名副其实!”

孙健的喉结动了一下,但没有说话,看上去,他的表情或者说心情是想笑,可又有点像哭……

此后的许多年里,孙健作为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注册的一家公司的经理,一直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沉浮。

1997年11月,孙健因肺癌医治无效在天津病逝。终年61岁。他逝世前的职位是中国机械工业安装总公司天津开发区公司的“经营经理”。

在吊唁期间,孙健的家属收到了他任国务院副总理期间的“师傅”、老一代革命家谷牧和曾在他身边的一些工作人员以私人名义发来的唁电和送来的花篮,这给孙健的家属及其生前好友以极大的安慰……

泰安市画家画家,1944年出生于鲁北县城一家书香门第。现为山东省书协理事,泰安市书协主席,泰安市美协名誉主席,泰山国画研究院艺术顾问。自幼学书习画,六十年代分别毕业于山东艺术美术系和烟台师范学院英语系,后长期从事宣传,教

孙健

育,外事,旅游等工作。书法擅行,隶,兼篆刻和现代刻字,画以油画肖像为主。作品多次发表,参展,获奖和为国内外人士收藏,并多次赴日本,泰国,美国等地访问,办展,表演和举行讲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1953 年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历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教授、中国科学院副教授、教授、管理工程系主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电子工业部部长顾问组顾问、政策法规委员会委员、人教司研究员等职。

新疆书法家协会会员1930年生,江苏丹阳市人。笔名瘦如柴。自幼入塾就受到严格的书法锻练,成年后喜爱书法经常温习,86年无锡书法艺专首届毕业后又专攻行草一年得著名书法家王皓群老先生面提指点,88年始先后获国际国内书法大赛奖多次,89年作品被选往日本、新加坡、台湾、菲律宾、香港等地展销。93年中日建交正常化二十周年楷书选送日本、西安展出。94年楷书入刻山东墨子碑林,隶书获北京王羲之奖一等奖:95年楷书又获全国总工会成立七十周年大赛一等奖,同年又获首届书圣杯国际大赛铜奖99年隶书获世界第二届华人艺术大奖国际荣誉金奖,授予世界艺术家名人证书。现为新疆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原书画院高级研究员、黄河书画研究会理事、东方美术研究院客座教授、东方书画函授学院教授、中国亚细亚书画鉴赏家、乌市及兵团楹联家协会会员,作品及传略入编“国际当代书法篆刻大观”、“中国当代书法名家墨迹”、“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世界现代美术家辞典”“世界当代书画篆刻家大辞典,三次被授予世界书画名人证书,

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生于1952年12月,江苏大丰人,中共党员。现任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教授。

孙健同志1974年10月至1977年9月于江苏农学院植保系学习,1983年9月至1987年6月于南京师范大学政治教育专业学习,1997年3月起攻读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1977年9月至1981年12月任江苏农学院、南京农学院植保系政治辅导员,1981年12月至1989年9月任南京农业大学团委副书记、书记,园艺系党总支副书记,讲师,1989年9月至1995年10月任南京农业大学学生工作处副处长、处长、学生工作部部长,副教授,1995年10月起任校长办公室主任、校长助理,1998年7月起任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孙健教授长期从事教育管理工作,发表论文十余篇,参与编写著作4部。 担任中国农学会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行政管理学会理事; 荣获农业部、江苏省优秀政治思想工作者,校优秀党务工作者、校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称号 ;1998年荣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东北电力学院教授(1936-)长春市人,东北电力学院教授,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被国家计委授予“节约先锋”,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是我国流化床锅炉事业的主要开拓和推广人,是吉林省低能热值燃料利用研究事业的奠基人。

青岛大学医学院副教授男,出生于山东济南市。博士、口腔颌面外科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85.7—1990.7:山东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系大学本科

1993.7—1996.7:西安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硕士研究生

2001.7—2004.7: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博士研究生

1996.7—至今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外科

从事口腔颌面外科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16年,主要研究方向:颌面部各种先天和后天畸形的整形治疗、颌骨牵引成骨骨缺损修复重建、颌骨组织工程。能够独立开展口腔颌面外科具有较大难度疾病的诊治工作。在省内最早规范化地开展了正颌外科整形手术及颌骨牵引成骨手术,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三焦点牵引成骨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2005年《健康报》、《中国医院报》及本地媒体曾做新闻报道。参编著作2部,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3篇。目前承担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一项、山东省卫生厅课题一项。近年开展新技术、新项目3项: “三焦点牵引成骨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正颌外科技术”、“颞下颌关节疾病的介入治疗”。

荣 誉:2005年荣获青岛市青年科技奖

学术兼职:中华口腔医学会正颌外科学组委员

中华口腔医学会修复重建学组委员

代表性成果:2006年荣获山东省医学科技奖1等奖(第一位)

2005年山东省科技进步3等奖(第一位)

2006年山东省教育厅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第一位)

2005年青岛市科技进步2等奖(第一位)

2004年青岛大学科研成果1等奖(第一位)

广东工业大学教授1933年6月生,广东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机械工程协会高级会员,中国高校制造自动化研究会副理事长,广东省863/CIMS企业示范工程专家组组长;曾任教育部世界银行贷款大学发展项目工程组组员,广东省科技发展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第七届政协委员。长期从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参与了国家863高科技发展计划(民口部分)的制订。主持和参与国家、部、省、市项目共6项。其中,二汽曲轴动平衡自动生产线项目研究填补了国内空白,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七五”攻关项目微型机三坐标数控编程系统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全国机床工具博览会软件二等奖。主编全国教材2部,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60篇。199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3年获广东省南粤杰出教师奖。

中国书法网站常务理事男,汉族,默耘轩主人,1968年生于江苏吴江.现为吴江书法家协会会员、东方书画艺术家协会会员、四海书社成员、中国书法网站常务理事。

青岛海洋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经济学教授,博士。现任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大学青岛海洋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有:企业管理、资本运营、金融市场。1990年以来出版中英文专著4部,在《中国工业经济》、《财贸经济》、《世界经济》、《管理世界》、《香港财经月刊》等杂志及多所高校主办的期刊、海外期刊、国内经济管理核心期刊发表有影响的论文130余篇。自1989年来长期研究海尔发展历程,被企业和理论界誉为海尔问题资深专家。他著作的《海尔的企业战略》、《海尔的营销战略》、《海尔的管理模式》、《海尔的人力资源管理》等图书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好评,并长期荣登北京西单图书大厦畅销书排行榜。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早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系,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河南大学名誉教授。主要论著:《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经

孙健

济制度》、《中国经济史济制度·近代部分(1840年—1949年)》、《旧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和解放后的重新改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90年代初)》、《北京古代经济史》、《论亚细亚生产方式》、《中国奴隶制与封建制经济特征》、《五四运动的社会经济背景》、《The Reform of The Chinese Economic Struc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Economy in China》等。

孙健(清华大学博士)1985年生于山东淄博,2003年考入山东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2007年被保送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