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编码理论
心理学家佩维奥是双重编码理论的提出者,他强调在信息的贮存、加工与提取中,语言与非语言的信息加工过程是同样重要的。因为,“人的认知是独特的,它专用于同时对语言与非语言的事物和事件的处理。此外,语言系统是特殊的,它直接以口头与书面的形式处理语言的输入与输出,与此同时,它又保存着与非语词的事物、事件和行为有关的象征功能。任何一种表征理论都必须适合这种双重功能”(Pavio,1986,p.53)。双重编码理论假设,存在着两个认知的子系统:其一专用于对非语词事物、事件(即映象)的表征与处理,而另一个则用于语言的处理。佩维奥同时还假定,存在两种不同的表征单元:适用于心理映象的“图象单元”和适用于语言实体的“语言单元”。前者是根据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组织的,而后者是根据联想与层级组织的。
双重编码理论还识别出三种加工类型:1)表征的:直接激活语词的或非语词的表征;2)参照性的:利用非语词系统激活语词系统;3)联想性的:在同一语词或非语词系统的内部激活表征。当然,有时,一个既定的任务也许只需要其中的一种加工过程,但有时则需要所有三种加工过程。双重编码理论可用于许多认知现象,其中有记忆、问题解决、概念学习和语言习得。双重编码理论说明了吉尔福特智力理论中空间能力的重要性。因为,大量通过视觉获得的映象所涉及的正是空间领域的信息。因此,对于双重编码理论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可通过同时用视觉和语言的形式呈现信息来增强信息的回忆与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