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坐力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指枪弹、炮弹射出时的反冲力。(据《现代汉语词典》)。

产生后坐力的原因是动量守恒。

炮弹在离开炮管之前,整个火炮的动量总和为零。炮弹出膛之后,炮弹携带了一定的动量,但整个火炮的动量总和还是为零,即炮管必须有一个反向的动量——速度和炮弹的速度相反——这个动量就是后坐力的来源。

无后坐力炮也是使用动量守恒的原理发射炮弹的,不同的是它的炮管不会后退,取而代之的是炮弹的一部分碎片:炮管本身就是一根通管,但炮弹在发射时会变为两部分,弹头部分从炮管前端射出攻击目标,剩下的部分以碎片的形式从炮管后部抛出(避免伤及射手),两部分的动量差不多,并且反向,即产生两个反向的后坐力并且相互抵消,射手感到的后坐力就很小了,因而射击精度也提高不少。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