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子石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弹子石

弹子石在长江南岸,与朝天门和江北城隔江而望,上接野猫溪,下连王家沱,因水码头遂形成弹子石河街、弹子石正街、弹子石新街。

关于弹子石的来历,民间传闻,大禹治水归里,见涂山氏与巨石融为一体,长屹南滨江边。大禹伫立呼归石上,声声呼唤涂山氏,情呼恸天地,巨石应声开,石开子出,子名“启”,为夏启。是地,因得名“诞子石”。几经衍变,讹传为“弹子石”。史实所言,与之不同。弹子石江边,原有三尊巨形柱石,支撑着一圆形巨石,因其形似“弹子”,故名弹子石。后来,遭雷击爆毁,石虽不存,名却长留了下来。

宋明时期的弹子石,大多为荒山田土,清乾隆年间才形成码头。上(20)世纪初,弹子石是江南有名的水码头,与黄葛渡、海棠溪、龙门浩、玄坛庙齐名,有南岸“五渡口”之称。弹子石是街名亦是地名,原是巴县(今南岸区)的一个乡,下属有五桂保、升平保、石桥保、窍角保、大佛保、天神保、老鹰保、福安保、中窟保九个保。后乡改为镇,弹子石镇辖区内有十八个保,联合公所一直设在弹子石正街。1954年建弹子石街道。1997年,面积1.5平方千米,人口2.2万,辖12个居委会。

这里有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和重庆三十八中,重庆弹子石中学,

弹子石,作为重庆开埠最早的地区之一,曾有的热闹与风光是我们无法具象去想象的:200多年前,就出现了本地最早的水码头。20年前,这里是南岸最繁华的区域中心。20年后的今天,伴随着滔滔的江水,弹子石留下的却只有危旧的房屋和破败的老街,就连地价也不到南坪的一半。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弹子石的居民在沿江之地,常常观望到的是渝中半岛华灯初上后的五彩缤纷与绚丽多姿,似乎,对于这样既定的现实,他们已习以为常的延续着每一个日子,确应了“繁华与宁静的一江之隔。”

看似悄无声息的表象,却隐隐然放射出即将爆发前的一轮轮热力。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