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叔吉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杨叔吉(1884~1966)名鹤庆,字叔吉。陕西华州(今陕西华县)人。早年曾就学于临潼雨金两等小学

堂。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春考入三原宏道学堂,经同学李天佐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他密购《革命

军》《民报》等宣传反清革命思想的书胪г亩粒殖樽橹灾位帷8眯<喽胶送?胁、打击进步学生,杨等组织学生罢课,与胡进行斗争。同年12月,杨及其同学近40人被校方开除。

他赴上海入理科专修学校继续求学,翌年又入该校特科深造。光绪三十四年(1908)因学校关闭,杨东

渡日本入东京同文学校读书,并与黄兴、宋教仁、胡汉民等同盟会著名人物结识,又由黄兴主持重新

加入同盟会,参加了1911年广州黄花岗起义的筹备工作。黄花岗起义失败后,杨根据同盟会总部关于

各省根据实际情况分头起义的指示,应井勿幕之约于1911年夏返回陕西策动起义。西安起义成功后,

杨奉陕西军政府命赴商州龙驹寨(今属丹凤)办电报通讯。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保证了军政府与省内

外的联系,军政府特为杨及其部属记大功一次。返回西安时,正值西路战事激烈,又与宋向辰、王一

山组织炸弹队,制造炸弹千余枚,募集军队约700人,并担任炸弹队管带兼二十二标二营管带,率部

赴兴平、乾州、礼泉等地与清军作战,还担负了西安城防与临潼等地的治安任务。1912年9月,杨再

度赴日本,翌年考入千叶医科专门学校。1916年袁世凯称帝,杨回国鼓动反袁,后又赴日本,1918年

毕业回国,历任豫军援陕军医院医官、院长,中国红十字会陕西分会理事长,陕西陆军医院副院长,

残废军人教养院院长,助医学校校长,中国急募赈款大会陕西分会会长,华洋赈务会董事,妇婴收养

院院长等职。在繁忙的医务、赈务工作之余,他还编写出《外科看护学》《看护学总论》《日语讲座》

等书稿。1923年,奉派赴日本名古屋调查关东大地震灾情,为灾民提供医疗服务,参加当地遣返华侨

事务,并著《日本大地震纪实》一书。

1924年冬,富平驻军冯子明部为响应国民军参加北伐率部东开,在华阴县境内遭到刘镇华部镇嵩

军阻击。开战后镇嵩军求和,刘镇华派杨和张鹏一为代表,到华县约冯部派代表谈判;冯派老同盟会

员彭世安前往华县。彭世安、杨叔吉均为陕西辛亥革命时卓有贡献的著名人物,又是至交朋友,双方

都相信华县谈判会有结果。但谈判尚未进行,刘镇华却令杨叔吉和张鹏一速回西安。彭世安到华县等

待刘镇华再派代表,杨的长兄松轩安排彭在自己创办的咸林中学居住,并热情招待。然就在此时,刘

部旅长马瑞旺竟派部下将彭世安骗至营区杀害。杨叔吉得知好友遇害,十分悲愤,加之不了解内情的

人士对他备加责难,遂辞去刘镇华委任的各种职务,于1925年2月离开陕西,经南京、上海、宁波至

普陀山,被当地僧人挽留办普陀医院。旋又随印光法师赴上海、南京,任法相大学和东南大学教授。

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杨即研读过《金刚经》并随印光研究佛学,造诣颇深。因此,到法相大学任教

不久,即赴日本出席东亚佛学大会。

1927年初,杨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军医处处长。“四一二”政变后,国民党反革命派逮捕了陕西

籍军校学生郑自毅、袁吉安等。杨接到郑等的求救信后,亲自出面奔走,将他们营救了出来。1931年,

他回到华县故乡,应杨虎城之请,出任省政府参议、第十八陆军医院院长、陕西省防疫处处长等职。

任职期间,陕西关中发生瘟疫,杨认真负责,防治得法,使许多病人得救。抗日战争期间,杨于1939

年1月出任陕西省政府卫生处处长。在他的主持下,陕西大多数县办起了卫生院,有的县还创办起妇

幼医院、产院。于右任题写对联一幅赠杨,上书“医病医心医身,救人救世救国”,高度评价了他在

医疗事业中的贡献。1945年12月,杨因不满国民党政府的专制统治,辞去所任职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杨担任过中华医学会理事、中西学术交流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卫生局顾

问、西安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和政协西安市第一至第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还当选为陕西省人大代

表。1950年赴苏联、东欧考察防疫工作。1960年出席了全国群英会。1966年6月10月病逝于西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