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许一

姚许一主任医师。 男,浙江天台人。卫校毕业后再考进北医大预防医学专业。曾任浙江省台州市(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科长、主任医师,台州市预防医学会理事、台州市学生常见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台州市牙病防治办公室主任、九三学社台州市直属支社副主委,系台州市政府采购评标评审专家、浙江省执业医师考试实践技能考官、省职业中毒诊断、尘肺病诊断专家库成员等。现任宁波市鄞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浙江省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委员会委员、卫生工程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研究杂志》专家编委会常务编委、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全国理事、中华临床医学会常务理事、《发现》杂志社副理事长、世界华人医学联合会常务理事、香港国际科学院院士等,系IACMSP国际华人医学家心理学家联合会会员。
主要业绩:主编出版《中小学校医工作实用手册》和《石磊余音》等书籍2部,计70万余字。在国内外公开杂志发表交流学术论文40多篇,计15万余字,其中国际性4篇,获优秀论文奖7篇。发表于《U.S.CPMJ美国中华心身医学杂志》的《SCL-90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中的应用研究》,获全国第一届“华佗杯”论文大赛一等奖。他率先将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定义的三要素引入到人类健康综合评价中,创建了“多维度健康状态综合评价数学模型”,从而使WHO对健康定义的综合化、定量化、可操作化测量在临床中得以应用成为可能。论文《多维度健康状态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发表于国家一级杂志《中国预防医学杂志》,获世界医药研究中心“国际优秀论文奖”,并被选入《世界优秀论文选要大全》。他通过多年潜心研究,发现白纸黑字印刷存在不良视觉因素,是直接影响学生视力的关键性因素,从而又率先从根本上提出:改变印刷技术、改善视觉环境、提高视觉效能、延缓视疲劳出现、预防近视眼发生的具体对策。发表于《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的论文《试论黑白印刷的不良视觉因素与对策》获“科协优秀论文二等奖”。发表于国家一级杂志《疾病监测》的论文《台州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及其对视力的影响》获“第十四届(2005~2006年度)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出席国际学术会议2次,3篇论文参加PAN ASIAN-PACIFIC CONFERENCE ON MENTAL HEALTH 交流。为提高视力检查速度,他废寝忘食研究发明了“自动视力检查仪”,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专利权、“香港国际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金奖和地方科技局专利授权奖。
多年来,他一直积极工作,先后获市(地)级以上先进个人14项,其中全国先进2项、省级先进5项、市(地)级先进7项。2002年获卫生部、教育部“全国先进个人”、2004年获“全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工作贡献奖”、2003年被九三浙江省委评为“抗击‘非典’先进个人”、1997年获省卫生厅、省高招委“全省招生体检先进工作者”称号、1996年被评为“1994~1995年度省儿少卫生工作先进个人”。并先后获“全国医学界精英”荣誉称号、《世界优秀医学专家人才证书》、《世界名人证书》等。他的传略和业绩被收载入《中国当代知名学者辞典》、《中国当代医药界名人录》、《中国优秀人物大典》、《中国专家学者辞典》、《中国当代人才库》、《共和国专家成就博览》、《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国人物志》、《中国学术大百科全书》(专家学者卷)、《中华人物大辞典》、《中华成功人才大辞典》、《中华杰出人物大典》、《中华知名专家终身成就荟萃》、《世界优秀医学专家人才名典》、《世界杰出华人大辞典》、《当代世界华人杰出科技专家》、《世界华人英才录》、《世界华人杰出专家名典》、《世界名人录》、《世界人物辞海》等百余种大型辞书中。
姚许一:从“赤脚医生”到“主任医师”

他,小学毕业,靠自学考入卫校、北医大,成为三好学生;
他,发表论文40多篇、出版书籍2部;
他,获国家专利1项、省级以上先进7项;
他,连续3次被破格,晋升为主任医师;
他的业绩,被载入《世界名人录》等百余种大型辞书中......。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更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保尔·柯察金的名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本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他,凭着自强不息、顽强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通过刻苦自学,碶而不舍、不断进取,从一名“赤脚医生”,成长为“主任医师”,破格登上医学的“最高宝座”。期间,先后出版书籍2部、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获国家专利1项;获全国先进个人2项、省级先进个人5项、市(地)级先进个人7项。一分辛劳,一分收获;一滴汗水,一点成绩。姚许一的身后留下一个个清晰的脚印....
“广阔天地”炼红心
姚许一小学毕业时,史无前例的“十年动乱”正处于高潮时期,在中学执教的父亲已首先被“打倒”,“臭老九”儿子的他从此失去了升学的机会,只好离开父亲回到祖籍。
幼小心灵受到严重创伤的姚许一,一连几天闭门不出。他一边默默流泪,一边写信给尚未平反的父亲:“爸爸,我要读书!您帮帮我吧!那怕旁听也行......!”看到儿子的求学信,父亲的心都碎了。可是,又有谁知道,自身不保的父亲,又有何能力给儿子一丝安慰和希望呢?为了不使儿子彻底失望,父亲只好迟迟不回信。
久久等不到父亲回音的姚许一,知道父亲有为难,非常失望。无奈之下,他只好丢掉幻想、面对现实,勇敢地卷起裤腿,背起锄头,主动加入修地球大军......。
农村,的确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可以磨炼人的意志和毅力。
刚开始,姚许一因为年纪小,身体瘦弱,生产队长只安排他参加一些技术性不高的农活,如看秧苗(防鸟)、拔草、拔秧、摊猪牛栏、修水库等。尤其是摊猪牛栏,既脏又臭,必须直接用双手将猪牛粪及一起腐烂的稻草,一把一把地撕成小块,分摊在植物的根边,作为有机肥料。这对于一个刚出校门的少年来说,无疑是一次考验。但性格温顺又好强的他,尽管有一百个不愿意,也从不推委说个“不”。这样一天辛苦下来,能挣到3分工分。
姚许一非常虚心地向老农学习各种生产技能,由于他的悟性很高,没多长时间,他就学会了“背后退走路”(种田)、“脚底心扛树”(车水)、“半天射箭”(上树采桕子)等被农民们公认为高难度、高技术、也高工分的农活。尤其是种田,要种得既直又快的确很难,开不好头,就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整天弯着腰又酸又累,一种上岸便想躺在田头不起来。但这并没难倒知难而进的姚许一,他虚心学习、不断实践,不久便成为队里的种田好手,种得既直又快。而且当前面一个人种弯了时,他还有能力在自己种的过程中帮他修直一些,使下一个人接下去容易种得直。他除了挑重担,能胜任各种农活。随着生产技能的不断提高,他的劳动底分也由开始时的3分,逐步增加到最高分10分,20岁便成为一名真正的“全劳力”。
赤脚背起红药箱
姚许一所在的村较大,约有上千人口,当时的农村缺医少药,村民有病要到几里地外的卫生院就医,很不方便,尤其是晚上急诊病人。在父亲和上一医毕业的大姐的影响下,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针灸技术,将十二经脉穴位编成歌诀,抄在卡片上,随身携带,一有空就拿出来读,会背了再换新卡片。然后,在自己身上练习,刚开始他胆子小,不敢用力扎,结果是用力越轻,进针越慢,疼痛越重,有时扎得直歪嘴;有时扎在血管上,鲜血直流。他曾几次想放弃练习,但一想到自己多痛一次,病人就可能少痛十次、二十次、甚至不痛。于是,他忍痛反复在自己身上练习扎针,亲身体验不同的针刺深度、手法所产生的不同针感。在熟练掌握取穴方法和针刺技术要领的基础上,再为各种适应症病人进行治疗。由于取穴准确、手法熟练,针刺效果十分显著,尤其是对牙痛、腰腿痛、腰扭伤等止痛效果非常之好。病人的感激进一步增强了他一定要学好针灸的信心和决心,但他从不收病人一分钱。
在组建合作医疗站时,干部和村民一致推选姚许一担任赤脚医生。他知道这是组织上和乡亲们对自己的信任、鼓励和鞭策。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责任更大了,只有更加努力学习,真正做到既红又专,才能不辜负领导的殷切期望。他不分白天深夜、刮风下雪、吃饭睡觉,不分干部群众、大人小孩、急病慢病,24小时随叫随到,毫无怨言、全心全意地为病人、为乡亲们服务。在合作医疗站,他的针灸技术得到充分发挥,除了一般的常见病,他还用新针疗法为一位乡镇干部治愈浙二医院也未曾治愈的“慢性顽固性湿疹”,这位干部感激不已,特意送来热情洋溢的《感谢信》。从此,他成为当地少有名气、无人不夸的好医生,并被评为“公社先进工作者”。
在医院进修学习期间,姚许一虚心向浙医大毕业的王医师学习常见病诊疗技术,熟练掌握肌肉注射、静脉输液等技术。在赤脚医生培训班上,身为学员的姚许一,却被特邀担任针灸课教师。初次走上讲台的他,由于基础扎实、认真备课,讲课时不看讲稿,就能将自己所学的针灸知识,滔滔不绝地进行讲解,得到领导和全体师生的高度称颂和一致好评。
旧梦重缘返校园
“四人帮”粉碎了、“文化大革命”结束了、高考制度恢复了......。一个个振奋人心的喜讯迅速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科学的春天来到了。党的阳光温暖着中国人民的心,招生考试消息吸引着千百万有志的中国年轻人。
在父亲和大姐的鼓励下,从未读过一天中学的姚许一,刻苦自学政治、语文、数理化。为防止别人笑他“懒蛤蟆也想吃天鹅肉”,他只能晚上偷偷地一个人进行自学。其中自学最困难的是化学。元素符号、分子式,对于一个26个字母都认不全的人来说,简直是天书。但他却以顽强的意志和惊人毅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学习上的困难,勇敢地报名参加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招生考试,与高中生、民办教师一起走进庄严的考场,接受祖国的挑选。
初试、复试、体检、政审,每次在镇里张贴的红榜上均有姚许一的名字。乡亲、朋友、亲戚......所有认识他的人,无不奔走相告,无不为他感到高兴和自豪。但姚许一每次都不相信这是真的,他强压住内心的激动,只淡淡地说了句:“真的吗?”,直等到他自己到镇上亲眼看到了红榜上自己的名字,才确信自己又过了一关。
最后的录取关是最难熬的一关。有一天,一位亲戚听到一个消息告诉他:听一位参加改卷的老师说,你写的作文,改卷时有争论,有的说你写得好,要给你高分;有的说你写离题了,给零分。这没有“最后结果”的小道消息,他不知道是喜,还是忧?由于第一年考试的成绩不通知考生本人,所以,直到录取工作全部结束,他才知道自己名落孙山。命运对他又开了一次玩笑。尽管他一开始就对考试不抱有太大的希望,每一关过后他就认为到此为止。但一次次意外的惊喜,在不断地点亮他心中的希望。可这一次他的希望真的成了泡影。就象老天爷有意一步一步把他引到高处,再把他摔下来。他心里痛苦不堪,而此时此刻,父亲在外地工作,母亲又去东北照顾大姐、其他亲人也都不在身边,没人能安慰他。孤身一人的他,白天因忙于工作还没什么,一到晚上就情不自禁与泪水相伴,借此释放内心的痛苦。
挫折,可使一个人从此倒下,一蹶不振;也可使人从中得到磨练,变得更坚强。从痛苦中解脱出来的姚许一,坚信“失败是成功之母”。有了初次考场经验的他,暗暗下定决心:跌倒爬起来,迈步从头越;只要允许考,坚决不放弃。
在接下去的一年里,姚许一学习加倍努力,但生活更加艰苦。他每天除了照常工作、全心全意为乡亲们看病服务外,只身一人的他还要自己做饭、洗衣、管自留地......,晚饭后,家里总坐满了一屋子的人,有看病的、有来坐坐的,尽管自己的时间万分宝贵,但他仍热情对待每一位来客,因为他们都是自己的朋友。所以,只有到了夜深人静,他才能安下心来复习功课。困了,躺下睡;醒了,起来学。有时刚躺下,就被急诊叫起;有时从病家出来,天已拂晓。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一年的再努力,姚许一终于如愿以偿,兄弟俩同时金榜提名,他考进中等卫生学校,刚高中毕业的弟弟则考进医学院,得知消息的亲朋好友比他们自己还要高兴。同时,乡亲们又感到很惋惜,舍不得他走,人们需要他。但考虑他的前途,只好恋恋不舍送他到村口......。
开学第一天,班主任就指定姚许一为班级负责人,全面负责班里的工作。一个月后,全班进行无记名投票选举,结果却令人难以置信:全班45位同学,就他一人未投自己赞成票。同学们的信任给了他无穷的力量。他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分分秒秒,如饥似渴地学习医学知识,决心把“四人帮”造成的损失夺回来。同时要把班级的工作做好。直到毕业他一直连任班长,连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防病战线创佳绩
毕业后,姚许一被直接分配到地区卫生防疫站工作,这在一般人看来是个好单位,别人羡慕他每月还有8元钱的防疫津贴,这在当时没有奖金的年代,要比同时分到医院工作的同学高一级半工资。但一心向往医院当临床医生的他,并不感到高兴,钱对他并无多大诱惑力。
是“全国学生口腔病流调”工作留住了姚许一的心,使他逐渐爱上预防医学工作,并与之结下不解之缘。而且他在职考进了北京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边工作,边参加函授学习。“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由于他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在卫生厅、教育厅组织的“全省学校卫生知识竞赛”上,他被抽到省中专队,与全省11个地市选拔出来的代表队进行紧张角逐,最后获得一等奖和个人优秀奖。通过十多年的努力工作,他从一名医士、医师、破格提前升为主管医师,并担任科长。
通向高级职称的路则更为艰难:学历、论文、继续教育、工作年限等条件必须具备;外语、计算机、专业理论考试必须合格;中评委、专业组、高评委必须通过。姚许一明知征途很艰难、越是艰难越向前。他碶而不舍、脚踏实地、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一步一个脚印,继续向卫技职称高峰勇敢攀登。
姚许一分管学校卫生、职业卫生、放射卫生和环境卫生等工作。通过几年的努力,经省卫生厅严格考试通过,取得职业卫生、放射卫生两大类技术服务资格证书,取得职业中毒诊断、尘肺病诊断和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三大类职业病诊断资格证书。成为省职业中毒诊断、尘肺病诊断专家库成员、台州市政府采购评标评审专家等。
姚许一兼任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理事,省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委员会委员和卫生工程委员会委员,曾任台州市预防医学会理事,台州市学生常见病防治办副主任和台州市牙防办主任等,积极组织并指导开展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工作,荣获卫生部、教育部全国先进个人称号和全国学生营养与健康工作贡献奖。
姚许一担任主检,近6年共综合监测学生健康状况38637人次,组织大中小学生体检46863人次。连续20年参加全市高校招生体检工作,近6年共完成全市190935名考生体检复审、会诊、统计及质量控制工作。由于他工作积极、认真负责、坚持原则,一丝不苟,曾3次评为省市高校招生体检先进个人,受到省、市卫生和高招委的表彰。
在抗击“非典”期间,时任中心防“非典”应急处理组长的姚许一,积极投入SARS防治工作,组织对学校校长、校医,企业、服务业负责人进行“非典”防治知识及消毒技术培训;多次接受电台、电视台关于学校及高考防“非典”专题采访;直接参与5起集体发热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置;深入18个基层单位和9个县(市、区)高校招生体检站,督查防“非典”措施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当场指出;编制“非典期间学生参加高考流程图”供各地使用,得到省高考防“非典”督查组的表扬。被评为全省抗“非典”先进个人。
姚许一积极开展医学科研工作,发表论文40多篇。主持开展“人类健康状态综合评价方法研究”,率先将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定义三要素(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同时引入,综合考量,确定权重,创建“多维度人类健康综合评价数字模型”。针对当前近视眼防治难题,他主持开展青少年近视眼防治新途径研究,探讨白底黑字印刷品中存在的不良视觉因素,率先提出绿底白字印刷可从根本上预防青少年近视眼的理论模型。针对现有视力表使用中存在“易作弊、检速慢、效率低”等问题,他研究发明了“自动视力检查仪”,获国家专利、香港国际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金奖和地方科技局专利授权奖。他多次参加国际会议,第3次见面的世界卫生组织官员Jack Jones博士休会期间主动紧握他的手,与他合影留念。
随着姚许一工作业绩的积累,他在社会上的知名度也不断提高。他先后获得“全国医学界精英”荣誉称号、《世界优秀医学专家人才证书》、《世界名人证书》;并被吸收为“香港国际科学院院士”,被聘为“世界华人医学联合会理事”等。他的传略与业绩被收载入《中国当代知名学者辞典》、《中国当代医药界名人录》、《中国优秀人物大典》、《中国专家学者辞典》、《中国当代人才库》、《共和国专家成就博览》、《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国人物志》、《中国学术大百科全书》(专家学者卷)、《中华人物大辞典》、《中华成功人才大辞典》、《中华杰出人物大典》、《中华知名专家终身成就荟萃》、《世界优秀医学专家人才名典》、《世界杰出华人大辞典》、《当代世界华人杰出科技专家》、《世界华人英才录》、《世界华人杰出专家名典》、《世界名人录》、《世界人物辞海》等百余种大型辞书中。
正如他父亲生前在《贺一儿自学成才》中所勉励的:
“男儿有志事终成,动乱年头小学生。
赤脚扶伤凭钻研,红心向日对耘耕。
初中未上中专读,大学难升高级评。
专利荣登国际奖,成才还需更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