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锢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禁锢

jìn gù

动词

【解释】

1.封建时代统治集团禁止异己的人做官或不许他们参加政治活动。

2.关押;监禁:~犯人。

3.束缚;强力限制:这些陈规陋习成了~人们精神的枷锁。

中国古代免除有罪官员的官职,并终身禁止其本人或其亲属任官的刑罚 。早在春秋时即已有此刑 。秦时称籍门。《秦简·除吏律》对于禁锢的人称为废官。汉朝正式称为禁锢。汉文帝时,贾人、赘婿及吏坐赃者,皆禁锢不得为官。其后有对本人禁锢终身的,有锢及三族的,有锢及五族的,有锢及素所厚的,有锢及知识(至交)婚姻(妻父是婚,婿父是姻)的,有锢及门生、故吏、父子兄弟的。赃吏增加禁锢至二世、三世。魏、晋、宋、梁、陈、西魏均沿袭此制。隋唐以后,律典中不复有“禁锢”之文,然又时常有诏令行用。明清时,有“革职永不叙用”之法。

“禁锢”在汉英词典中的解释:

1.to imprison

2.imprisonment

造句:我们的思想不能被传统禁锢了。

【词意探源】:

(1)指限制不准做官。

《汉书·贡禹传》:“贾人、赘婿及吏坐臧(赃)者,皆禁锢不得为吏。”

《后汉书·党固传》:“乃皆赦归田里,禁锢终身。”

(2)指封闭。

鲁迅《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记念》:“可是在中国,那时是确无写处的,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