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特劳斯与尼采
译者: 田立年 / 田立年
作者: (美)朗佩特
简介 ······
本书试图全面把握德国作曲家理查德施特劳斯http://baike.baidu.com/view/159599.htm的思想,却得到一些施特劳斯弟子的称赞,有人甚至认为,朗佩特对施特劳斯的理解胜于诸多施特劳斯弟子。
问题不在于解释者是否是施特劳斯的弟子,而在于如何理解施特劳斯。朗佩特的方式是:按施特劳斯所教诲的如何理解思想史上的大思想家的方式来理解施特劳斯——要像施特劳斯理解自己那样理解施特劳斯。本书的写作方式就是施特劳斯式的:对一篇幅短小的文本作精细的识读和理解——通过理解施特劳斯对尼采的理解,把握施特劳斯思想的基本特征,并对施特劳斯一生中发表的主要论著作出解释。作者似乎并不完全认同施特劳斯的哲学立场,但他强调,无论如何首先得理解施特劳斯,而要理解施特劳斯,就必须像他理解自己那样理解他。
书摘
“偷偷摸摸地读”。施特劳斯用这几个字来形容他起初如何开始读尼采的书:在本世纪初期德国的一个正统犹太教家庭里,一个男孩偷偷摸摸读起尼采的书来。要偷偷摸摸,是因为尼采的书无论对犹太人还是对德国人而言都是禁书。①偷偷读书产生了神奇的效果:施特劳斯在写给洛维特(Karl Lowith)的私人信件中这样说:“从22岁到30岁,尼采让我魂牵梦绕,完全主宰了我的思想。毫不夸张地说,对他思想中我能弄懂的东西我都深信不移”。②在公开场合,施特劳斯宁愿只字不提自己受到尼采巨大影响的情况,不过,这种影响或许还是让其他偷偷摸摸读尼采书的读者揣摩出来。他们在施特劳斯脱离尼采影响之后的六年时写的《哲学与律法》(德语原著,1935年)里面,仍然感受到尼采【对施特劳斯】的潜在影响。虽然尼采的名字只出现在该书的几处注释中,导言中却到处都有尼采的身影;由于尼采进入了现代哲学,现代哲学比过往任何时候都需要“诚实”和“思想的良心”,敢于蔑视如上帝一类抚慰心灵之物的新的勇敢。需要由这样的勇敢促成的已经有了根本变化的启蒙思想。所有这些向人们提出一个问题:回到旧式的启蒙思想并由此回到迈蒙尼德,然后回到柏拉图是否可能、是否可取?凭借回归,尼采为我们提供了复兴柏拉图思想的机会。在《哲学与律法》里面,施特劳斯利用了尼采,但又不张扬他所起的作用;一个偷偷摸摸读尼采书的读者现在成了偷偷摸摸的作者,他心中装着尼采,又不在笔端显露尼采。
施特劳斯在1962年写的一个自传性质的前言也清楚表明,尼采对施特劳斯这个年轻后生所发挥的重大影响。这是施特劳斯为1928年写成的《斯宾诺莎的宗教批判》(Spinoza's Critique of Religion)一书——也是为自己的第一部英译作品写的前言。自成书之时到写英译前言,已时隔34年。施特劳斯说道,尼采在他与“新的思想”①的对话中处在中心位置,这样的对话引导施特劳斯返回到斯宾诺莎,然后再返回到前现代的理性思想。在这篇前言的倒数第二段里,潜伏着的尼采成了施特劳斯思想之旅的转折点,成了让他能够向过往时代展望、摆脱现代思想偏见的解放者。在文章的最后一个段落里,我们可以见到施特劳斯熟练地处理莱辛问题的一个典型做法:施特劳斯对现代哲学及其后果的猛烈抨击虽然也包括了尼采,却没有尽力抨击尼采。这个段落收回或者说修改了如下断言:新的思想的基础纯粹是“危及哲学命运”的意志行为。因为,施特劳斯承认,尼采的哲学声言本身基于一个事实——权力意志的基本
……
查理斯特拉斯的交响曲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这首交响诗,OP.30,以尼采的哲学名著为标题,作于1896年,该年11月27日首演。
理查·施特劳斯说明:“我不是有意要作哲学化的音乐,也不想用音乐描述尼采的伟大著作。我只想以音乐为手段,将人类发展的理念,从起源及发展中的种种,乃至尼采的超人观念等全部传达出来。”总谱标题下有“自由地追从尼采”字句。
在总谱前引《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序:“查拉图斯特拉13岁时,就离开了他家乡,进了山。他在这里以思考与孤独为乐,10年之久并不感到厌倦,但他的心情终于转变。有一天清晨,他黎明就走向太阳,面对着太阳说:‘啊你伟大的星呵,没有你的光辉照耀世界,怎么会快乐呢?’‘十年来,你在这儿升起,照着我的山洞,无视我和我的鹰和蛇朋友,想用你的光充满这世界。我们每天早晨都等着你,从你那里等到无穷的赐予,我们为此而祝福你。看呵,我就像采蜜过多的蜜蜂,已倦于智慧。我需要向我伸来的手。我要尽我所能地分赠他人,一直分赠到像人间的圣贤,再一次享受其愚昧,使贫困的人再一次享受其财富一样为止。为此我非要下降去深渊,就像你每天傍晚沉落于海角,你将光芒照耀到更低的世界,以你这样灿烂的星布成夜幕一样。我要像你一样降下去,为了人们降下去。因为这,你那永不疲倦的眼睛呵,请祝福我。你的眼睛里不会有嫉妒,可以看见最大的幸福。为那能溢出黄金之水,能将你的欢乐在任何一处反映出来的酒杯祝福吧!看哪,酒杯再次空了,查拉图斯特拉就要再次成人了!’就这样,查拉图斯特拉开始下降了。”
此曲以“极广幅”,平静的低音C始,表示黎明即将来临,小号奏大自然的主题,这个主题由于缺三度音,经大和弦、小和弦次序进行,暗示神秘性与无法解决的谜。这个主题趋于强烈后,只剩下定音鼓与低音,进入“有关后世的人们”部分,风琴、单簧管等奏新动机,低音弦乐表示人类要解决宇宙之谜的精神和认识欲望的“憧憬主题”。这个主题与大自然主题相对,表现人类。圆号奏记有“我信仰的惟一的神”的句子来回应这主题,旋律来自格列高里圣咏,显示人类为探求真理而走向宗教。
经缓慢的“以虔诚的信仰”部分,弦乐与风琴奏宗教性主,渐强后,进入“关于强大的憧憬”部分。此时转为B小调,大提琴、低音管奏代表人性的第二主题衍生的新主题,小提琴承接木管对应后,木管又奏大自然主题,风琴奏圣母玛丽亚赞美歌短句。由竖琴快速下降滑奏进入“关于欢乐与热情”,小提琴、双簧管、单簧管奏出新主题,接近高潮又经长号推动而进展。渐弱后,进入呈示部小尾“埋葬之歌”,双簧管奏叹息的旋律,最后憧憬主题下降,表现下深渊而结束呈示部。
发展部以“关于科学”的缓慢部分开始,主题为大自然主题所衍生,采用赋格表达。木管稍呈示憧憬主题,长笛与小提琴表现渴望从疑问中解放遐想幸福的感情。减慢速度后,双簧管奏大自然动机,单簧管、木管以模仿方式奏厌恶的旋律,使它与大自然主题对立。接着表现“从病中慢慢痊愈”,长号、低音弦乐以赋格主题与木管、小提琴奏呈示部中长号表现的旋律变型,而形成对位,再展开赋格,描述查拉图斯特拉从得不到满足的憧憬中醒悟,精神上获解脱的情景。
查拉图斯特拉对科学报以嘲笑,嘲笑以木管暗示,到顶点,全部木管以齐奏奏厌恶主题,接着以强音奏大自然主题,进入再现部。再现部混杂憧憬与厌恶主题,厌恶主题渐渐失去力量,从病中恢复过来的查拉图斯特拉在精神上得以解脱,对一切开怀大笑,号召超人。铜管奏人类要在混沌生活中站起来的信号,双簧管奏欢笑动机,弦乐奏憧憬主题,形成华丽高潮后,进入“舞蹈之歌”,由小提琴展开舞蹈之歌,单簧管加入。表现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圆舞曲节奏起来后,宇宙的神秘与谜已不再成为问题。
华丽地高扬平静后,圆号奏“夜之歌”,独奏小提琴以舞蹈之歌穿插,表现查拉图斯特拉悟到了返朴归真。低音管、大提琴以C大调奏憧憬主题变形后,加快速度,钟声响起,奏“夜晚流浪者之歌”的旋律,憧憬主题再出现,以B大调与C大调表示人与自然的永远对立。然后像留下疑问,双方基调和弦交互表现,以低音C作结束。
1892年,施特劳斯在埃及时开始读到尼采的作品。这位哲学家“对基督教的抨击,特别震撼我的心弦,读了他的书,证实了我十五岁时不知不觉对这宗教产生的反感是对的,并加深了这种厌恶感。信徒只要忏悔,就可不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正是这种对宗教的反感,导致施特劳斯与里特对《贡特拉姆》 最后一幕产生分歧。里特是个虔诚的罗马天主教徒,他决不宽恕施特劳斯对最后一幕的修改。修改前,主角贡特拉姆准备向教友忏悔罪过,并准备接受惩罚。但是,施特劳斯受尼采的影响,修改了这一幕,他让贡特拉姆反抗社会和教派的权威,只对他自己负责。
尼采的散文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1885年完成的。尼采启用生活在公元前约六百年的神秘的波斯人查拉图斯特拉,作为他自己的哲学以及他对战争、贞操、女人、宗教与科学的看法的代言人。这位预言家远离人类,过着穴居生活,他不时回来,把他隐居独处苦思冥想的心得传授给信徒。他对人类提出的一个座右铭是“由最优秀的人(或超人)来统治”,“人是可以征服的,一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人不是目标,而是到达目标的桥… … 超人应是大地的化身。”
1966年,塔奇曼(Barbara W. Tuchmall)才华横溢、引人入胜的《 辉煌之塔》(The Proud Tower)一书问世,书中将施特劳斯描绘成音乐界的凯撒,并借用罗曼• 罗兰(Ronlain RoLand )对本世纪初欧洲“尼禄主义在传播”的描写,作为她的理论的佐证。她称施特劳斯是“超人理论的忠实信徒”。历史学家惯于把艺术家看成是时代精神的象征,但是他们往往只看到表面现象,而不触及更深的内涵。将施特劳斯与威廉的军国主义精神等同,无异于错误地引导人们将艾尔加与英国的强权外交画上等号。塔奇曼小姐举不出任何有实据的文字资料来证实她的断言。施特劳斯崇拜的是尼采的文学表现力,并非崇拜他的哲学。1946年他写道,他从尼采的《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获得了“美学的享受”。
1894年2月,施特劳斯在魏玛首次萌发用音乐草谱《查拉图斯特拉》的构想。1895年7月9日的一则日记,表明他在构思《查拉图斯特拉》 。他写道:“构思一首新的音诗:默想。灵性的感受。认识。礼拜仪式。怀疑。失望。”1895年12月7日,他开始认真创作,并于1896年7月17日完成了缩编谱。大总谱是在1896年2月4日至1896年8月24日完成的。在极其动人壮丽的日出序曲(施特劳斯这样描绘序曲:“太阳升起来了。人进入世界,或世界融入人心中。”之后,是下列各乐章的标题:“隐居人”、“极度的渴望”、“欢乐与热情”、“死亡之歌”、“科学”、“康复”、“舞之歌”和“夜游者之歌”。管弦乐团包括四管制,木管乐器,六支法国号,四支小号,三支长号,两支土巴号,两架竖琴和一架管风琴。总惊人地明晰易懂。施特劳斯兼奏乐器,取得了某种比华而不实地使织体复杂化(如马勒所做的那样)更好的效果。
近五十年来《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备受人们的青睐绝非偶然,在库贝利克的电影《2001年太空漫游》之前,《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就开始享有盛名了。这首作品的难度吓不倒当今专业管弦乐团和指挥家,他们喜欢挑战,喜欢总谱。我想听众不了解,也不关心尼采和查拉图斯特拉是何许人也。他们听到的是音色丰富、激动人心、有创新精神的音乐,曲调诙谐、有力,感人至深,旋律很有生命力。对他们来说,这首作品是《理查·施特劳斯如是说》。
嘿嘿,就在BAIDU上搜的,不要嫌弃哦!
参考资料:http://www.tianyablog.com/blogger/Post_Date.asp?BlogID=64842&idWriter=0&Key=0&day=1&month=9&year=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