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海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针灸穴位名,见《针灸甲乙经》卷三。属足少阴肾经,为足少阴.阴桥脉交会穴。为于足内测部内踝正下凹陷处。主治候风闭塞,阴挺,失眠等。

国家针灸穴位取穴标准:

照海

照海穴Zhào hǎi(KI6)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解剖〗在拇趾外展肌止点;后方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部为胫神经本干。

〖主治疾病〗咽喉干燥,痫证,失眠,嗜卧,惊恐不宁,目赤肿痛,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阴挺,阴痒,疝气,小便频数,不寐,脚气。

〖人体穴位配伍〗配列缺穴、天突穴、太冲穴、廉泉穴治咽喉病症;配神门穴、风池穴、三阴交穴治阴虚火旺之失眠症。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八脉交会穴-通阴跷脉。

〖别名〗阴跷穴,漏阴穴。

〖穴义〗肾经经水在此大量蒸发。

〖名解〗

1)照海。照,照射也。海,大水也。该穴名意指肾经经水在此大量蒸发。本穴物质为水泉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比水形成为一个较大水域,水域平静如镜,较多地接收受天部照射的热能而大量蒸发水液,故名。

2)阴跷。阴跷,乃穴内气血有地部的经水和天部的阳气,气血特性体现了阴急而阳缓的阴跷脉特性,故名阴跷。

3)漏阴。漏,漏失也。阴,阴水也。漏阴名意指肾经经水在此漏失。本穴物质为地部经水,因受天部照射之热,经水气化蒸发如漏失一般,故名漏阴。

4)足少阴阴跷脉之会。同照海名解。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其蒸发的水气。

〖运行规律〗外来经水屯于穴内,气化之气上行天之天部。

〖功能作用〗吸热生气。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热则补之灸之。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