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淑霞
房淑霞,女,陕西黄龙人。1977年,房淑霞考入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后,分配到商洛师范学院,成为一名大学教师,似乎从此就可以这么顺顺当当地走下去——在她父母所生活的那个县城,20岁出头的房淑霞已经是响当当的名人。然而,1992年,她突然从商洛师范学院辞职,只身南下打工。更让人没有想到的是,5年后,她揣着打工挣来的3万块钱,到漳浦租下一亩地,当起了农民。
如今,9年过去,农民房淑霞的日子过得怎样?记者来到漳浦花卉走廊房淑霞的苗场寻找答案。
13岁那年就尝到科技的甜头
“我那时还是个小姑娘,种出来的玉米一亩比个精壮汉子多收百分之二三十,全赖我学的新技术。”这件房淑霞人生中干的第一件“大事”被她提及多次。
30多年前,13岁的房淑霞被迫辍学,同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一块儿在地里锄草、割麦,每天小脑袋里盘算的都是工分。
有一年春播,队里分到一个上公社学习玉米杂交制种技术的名额,队长舍不得派精壮劳力去,就让房淑霞去。不久,房淑霞带着技术资料和种子回到队里,队长划了两亩地给她试种。第二年,她用新技术培育出来的玉米获得大丰收,亩产量比种粮能手还多,队长逢人就夸:“这女娃将来是要做大事的。”房淑霞懵懵懂懂地感觉到,要干大事不能没文化。
几年后,求知若渴的房淑霞终于等来了“文革”后的第一次高考,考取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后,分配到商洛师院,成为家乡人眼里有学问、有地位的大学老师。
当农民还能当到这份上?
在大学,一周给学生上两节实验课的轻闲生活让忙惯了的房淑霞无法适应,看见学校周边一些农民种的庄稼,她总有上去侍弄一番的冲动。
她开始怀念在地里的日子。
一次偶然的机会,房淑霞认识了一个河南农民,做种苗生意的。跟以往所见的农民不同,这个河南农民更“现代”,虽然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却订阅了大量的农业杂志,不但在城里购置房产,还买了一部小车。这一切让房淑霞惊叹不已———当农民还能当到这份上?自己搞了十几年的植物研究,如果能学以致用,还能比他差?
在南方一家园艺公司谋得一职后,房淑霞决定辞掉“铁饭碗”。那段时间,商洛师院最热门的新闻就是,房老师书不教,给人打工去了。
“时候到了”
从锄草、施肥、装车干起,良好的专业背景让房淑霞很快就熟练掌握了一整套花卉生产技术。但她并不满足于此,几年的打工生活,带给她最大的收获不仅是技术的应用、提升,而是把她带入了以往从未涉足的营销领域。
教了十几年生物的房淑霞老师到了40岁才知道,一株优良品种的花,转手卖出去,利润竟然可以高出上百倍。帮老板抄生产计划、整理广告信息……房淑霞像个学生一样,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机会。
“刚出来打工的时候,特傻,逢人就问现在啥好赚钱。摸爬滚打了几年,我写的一份生产经营计划让一家花卉公司当年的营销额从25万飙升到300万。我想,时候到了。”1997年,房淑霞辞掉泉州一份薪金不菲的工作,揣着3万块钱,到了“不种五谷,以花为业”的漳浦,租下一亩地,当起了农民。
“当农民,值!”
房淑霞到漳浦时,手里提了两个大袋子,一袋是专业书,一袋是加拿利海枣树种。
加拿利海枣是国际上一种著名的风景树,但当时在国内还没推广开,房淑霞只在厦门植物园见过。这种树长到1米高,进口价就可达到1株1万多元,市场前景相当可观。但它最怕虫害,扩散后后果不堪设想。
“这下子,我大学里研究的东西真是帮了大忙。”说到自己的老本行,房淑霞语速加快了,“比如这只虫的鼻子特别长,我一眼就能把它归到橡皮虫一类,然后对症下药。这下药也有学问哪,以前农民是三天两头地喷,没用!我知道这种虫怕的是胃毒,得用灌……”为对付虫的耐药特性,房淑霞时不时就去城里买书,“不然虫子升级了,咱的知识结构就跟不上了。”
在房淑霞的带动下,周边几个村子的农民也开始大面积种植加拿利海枣。房淑霞是大户,农民有什么不懂,都来找她,她有问必答有求必应。临走,她还把看过的书,一行一行划出来给农民带回去看,后来农民干脆主动上门借书了。
“我心里那个感动啊,当农民,值!”她说。
“当个好农民,得懂政策”
50岁的房淑霞现在每天上网两小时,晚上央视《新闻联播》、《新闻会客厅》等等是她必看的节目。“你可能想不到,因为了解国家政策,让我多赚了上百万。”她说。
今年“两会”期间,《新闻会客厅》请来云南省长做嘉宾,一句“昆明要打造成一个全新的旅游城市”让房淑霞嗅到了商机。她立马飞到昆明,一看,果然城市的绿化品位亟待提高。回到漳浦后,房淑霞果断调整生产结构,大批引进适合市政工程用的大规格海枣株苗,并在云南投放了大量广告。几个月后,房淑霞培育的海枣热销云南。如今,上海的世纪公园、人民广场,北京各大宾馆……处处可见“房淑霞海枣”。
秋日的午后,房淑霞喜欢坐在自家门口,看着眼前300多亩加拿利海枣:“没当过大学老师肯定不会有我这300亩地,可是要一直当老师,我这辈子可能都不会想到农民还能这么当。谁说农民就该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在地里刨生活?我这儿现在是全国加拿利海枣最大的集散地,当年我教书的那所大学的党委书记乃至陕西省的领导都专程来过,个个对我竖起大拇指。前两天,邻村的一个大学生还跑我家里来聊天,说‘以前我们拼命读书是为了不当农民,现在读完书是想来当个现代农民。房老师能当农民,我怎么不行?’所以我每天都得学点东西啊,不然我这个现代农民也一样会被淘汰。”
看来,在数十年的人生路上,房淑霞变的只是职业、身份,而不变的是对知识人生的追求,对现代农民内涵的诠释。
编后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人们经常这样说。但是稍有社会行动能力的人,大都不会按照这一原则来做,他们总把自己塞到一个舒服的位置,宁可每天只是看看报、喝喝茶,任岁月蹉跎。
这样看来,房淑霞是个异类。她先是放弃了人们眼中的好工作——大学老师,外出打工;当环境适应了,有了不菲的薪金收入后,又决定做一个新时代的农民。
在房淑霞的字典里,一定有“理想”这个词,那是她一次次改变的动力。同时,也必定不缺少“勇气”和“智慧”,那是她成功的基石。
房淑霞用自己的经历,为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第六届“漳州市十佳女性”
漳浦县第七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CCTV三农人物五十强
漳浦闽台花卉协会 理事
http://www.zzfs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