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开发程度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地区开发程度是衡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通常可粗略划分为“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现国际上通用的划分指标是:①人均国民经济产值(或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收入水平;②现代化工业基础水平。联合国据此将欧洲、北美各国和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划为发达国家(地区),其余各国为发展中国家(地区)。一些主要石油输出国(如沙特阿拉伯、利比亚、科威特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的人均收入虽高于许多欧洲和北美国家,但因国内工业化水平低,缺乏现代化大型工业基地,亦列入发展中国家(地区)。就一国或地区的开发程度而言,对照国际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状况,一般认为人均年收入1000美元以上地区可视为开发地区。如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中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一些县,当前或本世纪内可列入此类地区,而广大中部和西部地区本世纪内大部分属于待开发地区。影响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因素包括自然、人文等多种。粗略区分开发与待开发两类地区的目的在于正确认识地区社会经济特点,分析其形成因素,相应采取不同开发对策,促进地区间经济平衡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