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酶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心肌酶是存在于心肌的多种酶的总称,一般有肌酸激酶(CK),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心肌损伤或者坏死后这些酶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其中CK-MB,LDH1特异性最高,目前心肌酶谱正常值多为成人标准,而小儿的正常值要高于成人,所以不要认为孩子心肌酶谱值增高就认为是患了心肌炎,由于影响心肌酶谱的因素较多,很多医院采用测定心肌肌钙蛋白来辅助诊断心肌炎,绝大多数儿童的心肌酶谱是正常参考值的2~3倍。

婴幼儿的心肌酶谱参考值

为了解小儿心肌酶谱参考值,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对1999年2~5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进行入园或入学体检的105名1~6岁健康小儿心肌酶谱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5名1~6岁小儿心肌酶谱参考值分别为肌酸激酶(115±82)U/L、肌酸激酶同功酶(19士13)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2±15)U/L、乳酸脱氢酶(263士113)U/L、a-羟丁酸脱氢酶(246士114)U/L.[结论]1~6岁小儿心肌酶谱参考值较成人增高。

"心肌酶谱" 英文对照

myocardial enzymes; myocardial zymogram; myocardial enzymogram;

"心肌酶谱" 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

1、心肌酶谱是指与心肌损伤相关的一组酶,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检查的心肌酶包括LDH、CK一MB、a一HBDH,GOT,这组相关酶对诊断小儿心肌损伤有一定辅助作用[2j

文献来源

2、国内常将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a一经丁酸脱氢酶(a-HB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一MB)合称为心肌酶谱,对诊断心肌梗塞有一定的价值

文献来源

3、肌酸激酶(CK)、谷草转胺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及α-羟丁酸脱氢酶(HBDH)等通常称为心肌酶谱,临床上在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病和骨骼肌损伤的情况下,其活力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文献来源

4、5心血管疾病常用检测项目51心肌酶谱检查对与心肌病变有关的几种酶同时检测,通常称为心肌酶谱.511心肌酶谱检查项目及参考值见表5.512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肌酸激酶(CK):急性心肌梗死(AMI)较早期诊断指标,发病6~12小时开始升高,12~48小时达高峰,2~4天恢复正常

文献来源

与"心肌酶谱" 相关的学术图片

图1患者女性,86岁,胸闷、气促2 h入院。上行为入院时心电图,示Ⅱ、Ⅲ、aVF、V3~V6导联T波对称直立,水平或下斜型压低。临床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入院后查心肌酶谱明显升高,心肌肌钙蛋白Ⅰ阳性。下行为次日心电图,示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

"心肌酶谱" 在工具书中的参考阅读

心肌

与 "心肌酶谱" 相关的文献总量年度变化规律图

热点年份中 "心肌酶谱" 的相关高频被引文章

2003 急性脑卒中后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T的变化

韩瑛,张颖琪,吴晓华 - 被引次数 5 次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血清心肌酶谱升高对预后的影响

黄超联 朱文玲 沈珠军 曾勇 姜秀春 李燕华 - 被引次数 5 次

窒息新生儿89例心肌酶谱变化分析

吴懿 - 被引次数 7 次

心肌酶谱测定在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并心脏损害的意义

郑凤莲 霍开明 - 被引次数 8 次

研究 "心肌酶谱" 相关问题的主要学者

李军 刘伟 赵曙光 朱国标 黄文权 于晟 徐华 李丽 张建华

刘毅

出版 "心肌酶谱" 相关文献的期刊

实用心电学杂志 临床儿科杂志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山东医药 心电学杂志 现代医药卫生 重庆医学

广东医学 实用医技杂志 临床荟萃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